足迹
穿越古代科举做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8章(第1页)

陈云香小小的盒子里面装着两个小的淡红色的长角形状的东西,谢继宁一眼就认出了这是红薯。

来宁州这些年,谢继宁一直都在和属下描述,想要找到这种东西,奈何宁州不对外开放,福州等地谢继宁的力量不够,没有办法到处打听,谢珍珠听谢继宁说过好几次,看到陈云香拿出来的时候,就猜测是不是这东西,如今看到谢继宁确认,高兴极了。

“大哥,我就知道,你会喜欢这个。”

谢继宁这才缓过神来,“这东西很重要,我就收下了,本官承诺,欠你一个人情。”

“不用,不用,你们救我的命,你还是一个好官,这是给你的谢礼。”

“你知道我,这东西你从那里得来的。”

“我听其他人说起过你,宁州的玻璃和布,茶叶,药材都很好,我家中是在吕宋一带做生意的,我们是前朝的汉人,迁移,不是,流落在外,我自小喜欢读书,这东西是吕宋的东西,叫地薯,种下一颗可以长很多,我祖父说,这是宝贝。”

虽然表达混乱,却将谢继宁问的问题都解答了,具体细节谢继宁也不再多问,他现在全部的注意力都在红薯上。

谢继宁欢快的说道:“你好好休息,之后慢慢聊,我要先去处理一下这红薯。”

“好,你去吧,我休息。”

谢珍珠道:“你先休息吧,我之后再来看你!”

只可惜谢继宁现在的所有的关注都在红薯上,不然以他的敏锐,一定能发现问题。

“快打干净的水来,这在海水里面泡过,也不知道能不能活。”

青木见谢继宁着急,一边从水壶里面打水,一边安慰道:“他这盒子很紧密,海水没有怎么泡,应该没事情。”

谢继宁用水洗了好几次,然后将船舱上的珍贵花草倒出来,小心翼翼的将红薯栽种下去。

郑承荣见状,好奇的问道:“大人,很少见到你这般在意,这东西是什么。”

谢继宁道:“这东西,活命的东西,希望他能种活下来,如今已经是五月,已经晚了时间,恐怕只能种出细根来,但是只要发芽,这东西扦插藤也能活下来,咱们回去吧,回宁州,将这东西交给农业研究院的。”

谢继宁迫不及待想要回去,山岭薄地浅栽红薯,红薯最喜高地沙。(1)宁州的很多地方的地形都很适合种植红薯。

红薯全身都是宝,全身都能吃,人能吃,牲口也能吃,遇到灾荒年间,能救很多人的命,在这样的时代,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作者有话要说:(1)民间谚语

(完结)

在谢继宁一心一意的照顾注意红薯的时候,文景逸等人终于到了京城,因为万寿节要到了的原因,京城很热闹。

永安帝不喜奢华,也不是很在意排场,所以平时过寿都很简单,今年刚好是整寿,加上这些年,在他的领导下,大盛王朝在稳步发展,虽然边关还是偶尔有动荡,但总体都在变好。

百姓感念其恩德,不少乡绅村老都跋涉往京城走去,光禄寺的在京城搭彩棚数十里,整个京城都一片欢快的景象。

应文应武两人早早的就在京城门口迎接文景逸谢继平一行人,应文在礼部,应武则是禁军,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却深得永安帝的信任。

远远的,谢继平就跳下了车,“你们两个是不是等很久了,你们怎么知道我们要到了。”

“小师叔的送信来的,我们估算了一下你们出发的时间,这几天都是叫管家他们来等,刚好今天我们两个休息,一来就接到你们了。”

“文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

文景逸的马车慢慢的行使过来,文景逸才掀起车帘,打算下车,应文赶紧阻止。

“刘大人,多谢你二位前来迎接。”

“咱们不要这么多礼节了,先进城吧!”

谢继平见几人拉拉扯扯,让来让去,干脆的建议到。

文景逸对着应文邀请道:“常听继宁提起你,仰慕已久,不如上车来,咱们手谈一局。”

“恭敬不如从命,”

应文欣然同意,他经常和谢继宁通信,养了很多信鸽,鸽子从宁州飞到江南,谢继宁在江南的人又换上鸽子,往京城出发,通过这样的方式,两人掌握了很多消息。

谢继宁请开海禁一事,应文早就知晓,也和谢继宁商量要做好辅助,促进这件事。

文景逸同样得到谢继宁的叮嘱,应文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他的太子妃的哥哥,还经常有机会面圣,同时,稻香书院的不少学子也进入朝堂,虽然都还是位卑言轻,但是也是小股力量。

两人都有心叫好,一时之间,相谈甚欢,关系很是融洽。

之后的日子,文景逸联络各方,应文也很直接的在永安帝和妹夫太子的面前说起来这件事,虽然谢继宁收服了孙川,但是谢继宁却并没有隐瞒自己的各种想法,对于想开海禁这件事,谢继宁不仅仅和下面的人画大饼,也和永安帝画。

应文自然知道永安帝知道这事情,知道谢继宁的情况,所以他很坦诚,直白的说了这事情。

“朕倒是好奇,继宁所说的朕一定会喜欢的礼物是什么。”

永安帝并不接话,关于海禁这事情,事关重大,文武百官那里不好说服,他选择让文景逸等自己闯。

永安帝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应文也不失望,这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也随着转移话题道:“文大人不然微臣查看,说是要保密,给万岁爷一个惊喜。”

永安帝笑笑说道:“左不过那些东西,这琉璃的东西,朕已经有很多了,都不稀奇了,什么海上的宝物,各种香料,甚至几代纺织机,朕也不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