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1页)
但李依依自有打算,老师告诉过她,只有学知识才有出路,她自己悄悄看书,抓紧一切机会请教客人,店里下班以后,她就去网吧自学。2018年成年以后,李依依就跑了。
但她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跑出来以后她连在店里帮工的工作都找不到,更别提计算机相关。她灵机一动,去大学里蹭课听,偶尔骗那些大学生一顿饭,或者在学校里倒卖一下盗版资料。就这样在大学城漂了一年多,直到被人举报,让保安给架出了大学城。
这时候有人告诉她送外卖可以挣钱,那个人把她带到站点,告诉她要跑外卖首先得有车,站点的车可以以租代买,每个月从工资里扣钱,第一个月扣300,后面每个月扣500。她一听,挺靠谱的,后来才知道,介绍她来那个人能拿两份钱,站点一份,车行一份。外卖员也是不是那么好干的,光是跑回租车钱都要累死,风吹日晒雨淋,系统严苛,她肌肉没有力量,也不可能像别人一样跑起来,经常超时。几个月下来,勉勉强强把租车钱还上以后就没剩几块钱了。
后来她又回大学城搞些有的没的,发现代写和代做作业能赚一点点,并且不用付出体力,尤其是计算机系的作业最好做。慢慢的,她的业务越来越熟练,学生们都爱找她,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知道了一件事情:世界上有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能挣钱,这才和南山搅和到了一起。
听完这个长长的故事,华姐心疼极了,尽管李依依没有明说,南山还是知道她想要什么,但这确实是她应得的,至少因为她的谨慎,才没有扯出多余的事端出来。警察调查的时候完全没有提过那些关键的照片,想必也是李依依处理妥当的缘故。她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情绪,在华姐爱心泛滥提出更离谱的方案以前,赶紧叫上李依依进卧室,把备用的现金数了数,还有六千多块钱,一并拿给了她。
“我们之前的事,你就当没发生过,你没见过,也不认识陈河这个人。”
李依依沉默着点点头,出来和华姐寒暄几句,礼貌地走了。
南山没想更多,现在她的关注点已经不在这些事情上了,必须趁着风平浪静赶紧挣钱。三月份的时候,她还完全没有这份事业心,觉得下一本书是2023年的事,或者可能根本不会再有下一本。
从前想要的都是得不到的,所以干脆不去想;现在得到了一些,知道得更多却又觉得远远不够了。
她理解了从前的华姐。
父母日渐衰老,总有一天会生病,会死,花钱的地方会比自己想象中更多;华姐和凡凡,如果要重新开始,总是需要钱的;还有自己,陈河就这样死掉了,这不算老天帮忙的话算什么呢?既然已经开始了,就不要止步于此。
她破天荒地主动联系了代理和编辑,交流了自己前段时间和付玉玢在一起时整理出来的想法。编辑很欢喜,如果现在开始着手准备,趁着电视剧的热度,还能再推一波,只要她能写出来,运营就能推出去。就算新作品运营不出去,也不算太亏,以极小的成本买断一个人的思维,这毕竟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用可知的运营成本对赌未知的收益,算下来总是划算的。
而对南山来说,思维活动也是无须成本的,它们就在那里,源源不断,层出不穷。以前没有人买单的时候她也要写,现在同样是写,但有人运营,还有人买单,大家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部分,算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陪华姐找到房子的那天,大纲就确定下来了,她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开了新书《高歌》,并且再度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去,甚至比原来更疯狂。
或许是有了“爱情”
这个因素的出现,或许是改变本身改变了她,南山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很大转变,更直接,更神经质,但也更吸引人。每当她写好一章让付玉玢“超前点读”
,付玉玢都会感叹“竟然还能这样写”
。她依旧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也不耍花招,那些出乎意料的思维和精巧的结构,犹如立体剪纸般巧妙地穿插在一起。
这几乎是她至今为止的创作巅峰了。
新书上线以后反馈很好,读者讨论激烈极了,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读者觉得她变得干脆狠辣了,更喜欢原来温和的文风,另一波读者却更欣赏她的变化,分布在字里行间的干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清爽体验。欧阳阳就属于这一波读者。
一个周四的下午,华姐处理完工作调动的事情,回到南山家里收拾东西,看到欧阳阳在单元门口蹲着,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在敲打花台的边缘。看到华姐来,她猛地站起来,头一晕差点跌倒,华姐把手里的东西撒开赶紧扶住她。
“十一姐怎么不接电话也不开门啊?”
“她最近特别忙,进入疯魔状态了,估计又是关门关机加降噪耳塞在赶稿子呢。”
“快快快,华姐,快上楼,搞快点,我有急事!”
欧阳阳边说,边捡起地上的东西,华姐赶紧带上了楼。
进家以后敲了好几下门,南山才从书房出来,她的袜子一只一个颜色,头发乱七八糟,黑眼圈大得像了墨镜,长长的毛衣歪斜着挂在身上,鼻子上的黑头呼之欲出,毛孔大得像西部的的荒草地。“怎么了?”
“你看,你看这个叫路不平虚构的作家,你认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