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顾况宅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第2页)

其中一个道“崔妈妈留在焘德堂了,你可是她外甥女有张条子是留给你的。”

顾双展开字条看,上面字迹方正,劝顾双好生休息,明日陪九小姐赴三小姐的约,当处处小心,大房的规矩和三房不同,三小姐是嫡出,光是自己身边就有一个二等丫鬟,两个三等丫鬟,再者就是,春云回来的事崔兴家的是知道的,劝顾双不要把春云的话放在心里,那都是气话。

顾双若有所思,连一向坦诚响快的舅妈都语焉不详起来,看来大房得罪的不是一般人,很可能涉及朝廷上的纠葛,可转念一想,连内阁阁老徐润方都是邵家的姻亲,还有谁是邵家惹不起的

脑子飞转,顾双不禁打了个寒颤,该不会是冒犯了皇亲国戚吧她刚刚有枝可依,才不想这么快树倒猢狲散,当下心事重重地抱着料子和五条打好的络子回到归仁堂,迎面撞见李妈妈。

李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耳聪目明,见着顾双手里拿着络子,便夸做这个的人手艺好,两人说了几句,顾双就回到东跨院请安,又去跟九小姐商量,明日哪条络子送给哪位小姐,九小姐说别的不管,最好看的如意归自己,最丑的那条一定要给八姐,选了半天却觉得哪条都不丑。

李妈妈却是一径出了归仁堂,来到焘德堂,二门内静悄无声,两个小丫鬟在院里徘徊。

李妈妈问她们为何不进去,两人都说来找崔妈妈复命,可崔妈妈和大太太、大少爷都在正房里,她们不敢进去。

李妈妈望了正房一眼,心如明镜。

自从老太爷赏了七少爷花园西南角那座二进院子的事传开,大少爷从惜抱轩归来后就直奔焘德堂,如今母子二人加上几个涉事的亲信坐在正房里,明知道纸要包不住火了,怎能不焦灼

崔兴家的也是此时方知,大老爷在苏州捅了那么大的篓子,一个锦衣卫,一个吴王,都是连内阁阁老、部院大臣都要回避的人物,却被大老爷同时得罪了。

也亏得大房上上下下沉得住气,连亲女儿春云都三缄其口。想着丈夫崔兴在苏州费尽周折才稳住了大老爷,又把原本抄家灭族的罪过化解成了两万两银子就能办妥的事,大太太不知快些筹钱,反而因顾及面子算计起七少爷来。

想想就头痛,可谁让自己不得大太太的器重呢多年前就是如此,大太太嫌弃她太中正沉闷,又不会说体己话,因而一向重用自己的陪嫁桂妈妈。

种种前情,从根源上注定了大房合该有此一劫。

有人叩门,桂妈妈应门,见是三房李再旺家的。大太太让儿子先回去,重新换了衣服、梳了髻才出来见客。

李妈妈进门行礼,连夸大太太气色好。

大太太奔五十的人了,早对这些恭维话司空见惯,但生性好虚荣,听了后神情果然缓和几分,让丫鬟抬了凳子,招呼李妈妈挨着自己坐,桂妈妈和崔兴家的在下打横而坐。

李妈妈也不赘言,笑道“方才老奴还担心,可一见您这气色,就知道迟早是逢凶化吉,不知太太可有什么对策了”

大老爷和锦衣卫闹官司的事,三房虽不知道,可大老爷迟迟不归,是人都能猜出急着筹钱的背后大有文章。

大太太也不隐瞒,道“本不想让老太爷跟着操心,可到了这等地步,免不了共渡难关,你们那边的七官是个孝顺孩子,若不是老太爷的意思,他断不会袖手不管的。”

李妈妈听了暗笑,所谓共渡难关,无非是从公中拿钱给大老爷平事,话锋一转,说七少爷孝顺,实则已流露出不满。

只要大太太觉得不满就好,这正是三太太派她来的目的。

“太太这么说,我们可真是羞愧死了。方才老奴临走时,我们太太还嘱咐了,千万别在您面前提七少爷,谁知您大人大量,不和小子辈计较,怪不得我们太太常说,您是菩萨面相。”

大太太怎能听不出她话里有话,但笑不语。

桂妈妈帮着道“听你这意思,倒像该记恨七少爷似的。老太爷说这事早不是一天两天了,年中时七少爷就来求过,因没有能挑大梁的人,怕闹得琐事百出误了七少爷读书才耽搁下来的,如今老太爷提拔了一户姓成的庄头,说是极干练,可堪此任,到了年尾把这事定下来,转过年去就命他全权料理此事。”

李妈妈道“话虽如此,只是不巧,天时地利凑不上也就罢了,偏赶上人不和,那天和苏姨娘说起用钱的事时,她就瞧瞧,我都说了什么胡话,把正经事忘了我们太太说,若是近来需要用银子,大可向我们开口,断没有推辞的。”

崔兴家的一直默默倾听,李再旺家的话里话外明显是将三太太和苏姨娘分开,让大太太觉得苏姨娘吝啬,三太太大方,却不想想,是谁图谋侄儿的家当在先。

何况事情捅到了老太爷那儿,老太爷岂能让二房、三房替大老爷背黑锅免不了从自己手里匀出银子接济大房,三太太这回真是做了个免费人情。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