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补刀(第2页)
因为只有军队,才能毫无痕迹地分化掉这大批粮草。所以,查粮草案,不是太子不尽心,而是无法撼动歹人罢了。还请父皇不要将太子发配戍边。”
温瑶瑞语毕,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气凝神。
那句:‘劫粮草之人,定是和军队挂钩的大官’,就已经直白地说明,歹人是统领皇城三万禁军和五万护城军的国舅了。
温瑶玥同情又嘲讽地看向嫡姐,太子只爱他自己,根本不会感激嫡姐。
果然,太子作为国舅的亲外甥,此刻汗如雨下。他现在恨透了温瑶瑞的自作多情和自作聪明。
因为舅舅处理掉了粮草,就没有了物证。
只要他不指认,不承认,舅舅罪行就缺乏人证。
两证不全,即使大家知道是舅舅,也无法定舅舅的罪。
也就不会牵连到母后和他,舅舅就还是他和母后的靠山。顶多因为押运粮草失利而被罚,但即使罚得再重,他依旧是太子。
可该死的太子妃,却将一切推向了明处。
燕寻安倒是赞叹温瑶瑞看得清,站得高。
良久,皇上将众人情绪收于眼底,茗了一口茶,不辨喜怒道:“承宗,你该感谢,你娶了一名聪慧有胆识的太子妃,她知道将来的帝王姓燕,不幸元。”
国舅名元征,姓元,这是彻底明说了。
太子双腿一软,如被判刑,重重地磕头:“儿臣知错了。”
皇上沉稳年迈的声音,带着战场上的杀伐之气:“国之将来,需要的不是认错的君王,而是能扭转乾坤,不困于任何一家之族或一方势力的雄主。”
太子如果继续认错,会显得极其懦弱无能,不具备扭转乾坤的能力,也就不是皇上要的雄主,那么废太子,是迟早的。
若不认错,就表明了袒护国舅,成为困于国舅势力的傀儡太子,皇上更不会要这样的太子。
温瑶玥幸灾乐祸的看向太子,让你上一世权欲熏心杀我,且看你在权欲中胆颤惊心。
太子指尖泛白,仔细斟酌措辞后,再次叩首:“父皇教导儿臣,平衡才是王道。眼下禹王虽然坐镇赵家留下的十万军队,可禹王并不能完全取代逝去的赵峥将军,赵家军心因此常有不稳之象。
所以,赵家军需要一个制衡者,来防止赵家军出现叛乱。而有能力成为制衡者的,只有统领三万禁军和五万护城军的国舅。
儿臣这才不敢彻查,唯恐因粮草一案,处罚国舅,而打破两军平衡,祸乱将来。”
太子这一回答,契合了太子妃的说辞,没有一味认错,而是给出了他不将国舅缉拿的原因,也承认了国舅罪行。
皇上沉闷一声:“还不算太笨,依你所见,该如何做呢?”
又是一问,太子如被压了千斤石头。按照他刚刚的回答,舅舅作为制衡者,显然不能杀。但舅舅竟敢劫走,由父皇发令,由身为太子的他,督管押送的粮草,自然也不能留。
温瑶瑞手帕紧拧,看向太子,无一处不显示着担忧。
温瑶玥和燕寻安的目光,落在太子的身上,看他如何再次巧妙作答。
太子小心翼翼,心里狂跳:“既然不能杀之而后快,唯有显示皇恩,以体现招揽国舅之心,这样先稳住国舅,再慢慢寻人取代国舅将军之位,成为新的制衡者。”
皇上不置可否:“不失为一个中庸之法。”
太子燕承宗如释重负,默默地长舒一口气。
太子妃温瑶瑞也松开了紧握的手帕。
温瑶玥此时灵光一闪,她原本因为皇上上一世,拟旨让嫡姐和亲,而不欲提醒皇上,国舅将会叛乱杀他的事。
但是,如果改变上一世国舅叛乱的轨迹,那么和亲东渊鹤王与太子登基的轨迹,也应该都有改变的可能。
虽不能保证轨迹一定改变,但有可能就有希望,且重点是能趁此报复太子错失帝位,于是果断给太子补刀:“等太子慢慢寻到人替代时,歹人早已经因为有大量粮草,而兵强马壮,因此具备推翻我们燕王朝的能力。”
太子怔然看向温瑶玥,他记得他没有得罪过这位漂亮的姨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