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年代文炮灰养娃日常格格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第 37 章(第1页)

雪停了,路通了。

郑锦华担心慎言在学校冻着,给他准备了一床棉被,又在购物系统上给他买了皮棉鞋、手套、围巾、帽子、棉袜子、秋衣秋裤,还有奶粉、零食,装了满满一大袋子,打算给他送到学校去。

沈慎行出任务回来,部队给了他几天假,先前忙着除雪,现在雪除完了,他也给开始休假。

两口子吃了早饭,沈慎行就开着车子一起去了慎言的学校。

恢复高考后,各中小学的课业加重了,慎言原先一周能回家一趟,现在只能半个月回一次家。

两人到慎言所在的中学时,学生们还在上课,学校有门卫,登记之后,门卫让他们在操场上稍微等等,还有十分钟才能下课,让他们下课后再过去,免得打扰老师上课。

郑锦华来过慎言的学校,知道他的班级在哪里,看看时间,差不多快下课了,领着沈慎行慢慢悠悠的去了慎言的班级,刚走到他们班级门口,下课铃就响了。

这一节课他们上的是语文,慎言的语文老师和郑锦华是认识的,她看到郑锦华和沈慎行,微笑着走了过来,郑锦华笑着打招呼“李老师。”

李老师问郑锦华“你们来看沈慎言吗”

郑锦华也笑着点头“天气太冷了,给他送些防寒的衣物。”

李老师笑着道“确实太冷了,孩子们手都冻僵了。慎言嫂子,我可以跟你们聊聊慎言吗你们先把东西给慎言,让他拿到宿舍去吧。”

郑锦华点头“行。”

李老师在教室门口喊了声沈慎言,沈慎言从窗户处看到嫂子的身影,他一喜,忙不迭从座位上跑了出来,喊道“三哥三嫂,你们怎么来了”

沈慎行把手里东西递给他“你嫂子怕你棉被太薄了,在学校冻着,特意给你准备的。”

沈慎言接过东西,嘿嘿一笑“嫂子怎么知道我在学校冷啊”

郑锦华瞪他一眼“下那么大的雪,能不冷吗包里还给你带了奶粉,一早一晚别忘了喝。给你拿了手套、围巾,你自己去宿舍看吧。”

沈慎言说道“好的,我晌午睡午觉就把棉被拿出来盖。”

郑锦华摆摆手“随你吧。”

又掏了些钱给他。

沈慎言没要“我有钱呢,你别给我了,吃饭又不用钱。”

郑锦华强硬的把钱塞他手里“留着平时零花,买本子笔。”

沈慎言只能把钱塞兜里。又说道“嫂子别给我买那么多东西,我够用的。”

棉被就不说了,毕竟他确实冷。其实原先的棉被也挺厚的,但是今年特别冷,那棉被就有些薄了。

郑锦华拍拍他肩膀“买了你就用。”

李老师在旁边面带微笑的看着。

郑锦华和沈慎行就跟着李老师去了她的办公室,李老师让他们坐下,笑着说道“沈慎言学习特别用功,每科老师都很喜欢他。唯有一点,太节俭了。当然节俭是好习惯,咱们也提倡节俭,可是过度节俭,就会耽误事情。他作业的本子,都是用报纸裁的。数学老师都跟我说了好几回了,他步骤都对了,最后却因为计算错误失分,不应该,一问才知道他用报纸当草稿纸,那报纸上写的密密麻麻的都是他字,看晃眼了。”

郑锦华“”

她从来不知道慎言在学校是这个情况,这小子。

李老师又说“跟他说了,他说他是哥哥嫂嫂养着的,哥哥嫂嫂家五个孩子,都要花钱,他只要能上学就好了,在哪里写作业都一样,反正他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要不是他数学作业扣分了,他差不多每回都能考第一名因为草稿纸的缘故丢分多可惜啊,现在还恢复高考了,慎言的成绩绝对能考上高中,将来还能上大学。”

郑锦华有些尴尬,臭小子,回家收拾他“我明天买些本子笔给他送过来。”

李老师还是比较喜欢郑锦华的,毕竟作为嫂子,对小叔子那么好,她还是很佩服的,笑着说道“刚刚看你们给他送东西过来,想来家里条件并不差,我多一句嘴,慎言成绩很好,这孩子也踏实,老师都喜欢他,我们还是希望他能上高中的,上了高中才能上大学,只要把他培养出来了,将来你们也能得力,不是吗”

郑锦华当即就道“我们绝对支持他读下去的,这点老师尽管放心,学校有什么事,我们家长都会尽量配合的,慎言在学校有什么情况,也麻烦老师跟我们说一声。”

李老师点点头“那好,马上要上课了,就不耽误你们了。”

两人从学校出来,沈慎行坐在驾驶座上,黑着脸,来了句“这小子,心思挺多的。”

郑锦华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说道“慎言哪有那么多心思他就是担心家里钱不够用的,能节省些就节省些,他要真心思多,就不会跟我们出来了,你这当哥哥的,一点不了解弟弟。”

沈慎行看她一眼,酸溜溜的道“他放学回来就找嫂子,从来不找我这当哥哥的,我怎么了解他”

郑锦华也不知道他在酸什么,只能不吱声了。

晌午,沈慎言去食堂吃了饭,就去了宿舍。他们宿舍很大,住了十几个人,这会儿宿舍里闹哄哄的,他把袋子打开,里面一床崭新的棉被,他摸了摸,很厚,晚上不用担心被冻了,旁边还有一个小袋子,袋子里装着围巾、帽子、手套、奶粉、零食,还有一双鞋。

旁边的同学看他一样一样往床上拿东西,都围了过来。

沈慎言看向他旁边的刘默,说道“我嫂子给我准备了新棉被,这床被子给你盖吧。”

说着就把棉被抱到了刘默穿上。

刘默的棉被不仅薄还硬邦邦的,一点不保暖,他说道“我不用,你收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