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掟上今日子 第二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2(第2页)

——但同样的尺子,在不采公制而采英制的国家里,明明到处都买得到。

这还只是标尺的问题,所以可以说得如此平静——但这其实并不是如此平静就可以带过的事因为换成手枪,也完全能够说得通。

若是在日本国内持有枪械,可不是常识或感性受质疑就能了事——讲常识以前,身为持有杀人工具之人,想当然地会被视为危险人物吧。然而,在不禁止私人持有枪械的海外各国,持有枪械则是非常天经地义的自卫手段,完全不值得非议——这并不是法律解释的问题。

举出手枪这种例子是过于极端,但要说到这种标准的不一致卑鄙在哪里,以医疗技术为例会比较容易了解。每个国家都有可以做的手术、不能用的药物。在国外救人一命的崇高行为,到了国内可能会被处以伤害罪判刑,这种匪夷所思的对比,绝不是只发生在小说里的故事。

这是以法律为横轴在看事情的时候会产生的矛盾与错位,当然以纵轴来看,“好事”

与“坏事”

的区别更加暧昧——不仅如此,甚至完全颠倒过来的案例也有很多。

以前是好事,现在却变成坏事;现在几乎难以想象的事,以前却是稀松平常的事——随着科技的进步,每当出现新的技术之时,人们为

了确实管理规范,有时还得制定新的法律来配合。

以前的人近乎执拗地遵守着现在看来已经过时的荒谬法律——而纵使谈不上能作为善恶基准,至少可以作为管理约束标准的现代法律,看在以前的人们眼里,大概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破天荒吧。

即便这样,结纳坂认为应该还是有垂直贯穿人类史,类似“人情味”

的东西能够成为基准,可以让他寄予希望。只可惜就连这一点也很难说——毕竟纵观历史,有将不人道的奴隶制度视为理所当然的时代,也有把杀人如麻的人视为英雄的时代。

对结纳坂而言,被问到“你喜欢哪个战国武将?”

这个问题,跟要回答“你喜欢哪个杀人魔?”

实在没两样。以现代的感觉解读过去,无论是什么样的英雄或伟人,都是坏事做尽的大坏蛋。

所谓历史的教科书,其实会不断地改写。

既然如此,他真想知道自己一路所学的历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单纯的记忆力测验吗?

回想起来,也有死都不肯改写的教科书——主要是以数理科的教科书为多数。有名的例子像是“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的解释——后来发现其实是从负极流向正极,但是一开始就被定义的那个解释,到现在还是维持原状。既然电子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就表示一开始的定义明显是错的,但是之后非但没订正,还持续作为“正确的定

义”

教导后生至今——说是纵轴,其实只是因为历史太漫长,所以实在改不了而已吧?

要说数学无论在哪个国家——说得再极端些,无论在哪个行星——都是不变而对错分明,倒也不尽然。即使答案相同,演算过程也可能天差地别,像是日本的九九乘法和印度的九九乘法就完全不一样。还有“零的发明”

若为真,那么发明零以前和发明零以后的数学,应该也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

进步代表着变化,而变化有时候可能会否定过去——对错的规则永远在流转。原本以为是这样,曾几何时又变得完全不是那样。而且变动的时间,总是比想象中的还要短。

顺带一提,以教科书来说,结纳坂认为语文或许是解释得最模棱两可的——因为语文原本就由文章组成,爱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

大家都会说“试论作者此时的心境”

这种题目,即使作者本人来应考也答不出来,可是要因此说作者的答案一定是正确的,也不见得是这么回事——从作品发表的那一刻起,小说的诠释权基本上就已经交给读者了。

那么不谈心情这种起伏不定的玩意儿,光是严谨地看待文字本意呢?不过即便只是“请写出词语解释”

,正确答案与错误解答的境界依旧模糊。

像是“空穴来风”

的意思那样。

像是“差强人意”

的解释这样。

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之类。

纵使感叹语文程度不高。站在认为应该把字典视为绝对的立场上,也会碰到同样都是属于语文范畴,同一个词却在白话文与古典文学里有完全不同的意思——例如“风流”

和“逢迎”

,或是明明也说得通,却要被鸡蛋里挑骨头地说是“不合语法”

的状况。

当结纳坂长大成人,看到书里写着“汉字其实不存在正确笔顺”

的时候,真是打从心底感到震惊。

“要那么做”

“要这么做”

“那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