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新兵营(第1页)
这群人被运往新兵营之后,每天都要进行一些基本的操练,挥刀杀敌、排兵布阵,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生活单调而有规律。
只是这个伙食,再不像第一次在县衙吃的那么好了,没有那么多油水,更没有那么多肉。
刘季平曾不满的说道“哥哥,咱们算不算是被骗了,我要不是冲着他第一顿饭那么多肉,我是绝对不会留下来的,谁知道到这新兵营,又是另外一种样子了。”
“怪不得别人,你自己都不想想,连年战乱,又加上灾荒,很多地方粮食绝收,老百姓吃不上饭,甚至易子而食。老百姓都没吃的,官府哪里来吃的?他们的一餐一饭还不是从老百姓那里得来的。”
刘季奴劝过之后,见他还有些不乐,又说道“这新兵营,围墙虽然是木头的,却足有两米多高,上方全部被削的很尖,逃依旧是逃不掉。既来之则安之吧,有饭吃就很不错了。”
这座新兵营是在丹徒县城外,距离长乐门两三里地,站在城墙上便可看到。也因此,新兵营平时的看管是由县衙负责,平常是不用的,营寨里也没有人,只有在招兵的时候会用到,供新兵暂时驻扎。
最近用的就比较频繁,送走一波,紧接着又再招一波。
这日,大家正在吃早饭,从演练场传来了一阵有规律、急促的击鼓之声,刘季奴听得出,这是紧急集合的讯号。
新兵们听到击鼓声,纷纷放下手中的碗筷,就往演练场小跑过去。
这些人,一边用手掌来回抹着嘴角粘上的饭粒和菜汤,一边嘴里骂骂咧咧的说着,“什么事这么着急,饭都不让爷们吃完”
。
演练场左侧的比武台,端坐着几个戴着盔甲的将军,威风凛凛,与这几位将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右边坐着的一个瘦弱的老人,五十岁左右年纪,一身文官的打扮。
在几位将军坐的椅子背后几步远,又分别竖着几根旗杆,与支撑比武台的木柱子绑缚在一起,旗杆上面擎着一面红边、灰底的旗子,每一面旗子中间,都绣着一个大大的黑色的字。
刘季奴看时,旗面上写着郑、吴、谢、王等,这应该就是对应前边坐着的几位将军的姓氏了,能有自己的战旗,看来这些人来头都不小。
这时,一名小校跑到比武台的前方,两手分别拿着一面红色的旗子和绿色的旗子,面朝新兵,挥动起来。
这是要让新兵站队集合了,这是平常新兵们训练的科目之一。
古代通讯不达,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之上,击鼓是进攻的号角,鸣金是收兵的信号,传令兵手中的旗子,却是队伍集结或阵法变换的指令,大军闻令而动,同进共退。
其实,这次在整个丹徒县招募的新兵,不管是强迫来的,还是被骗来的,抑或自愿来的,一共才四五百人。单从人数上来说,跟往日的新兵招募,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丹徒县从来都是兵源大县,每次朝廷有任何异动,招募新兵,丹徒县的招兵任务,总是比别人要重,却又总比别人先完成招兵任务。
得益于此,从短兵相接、搏命厮杀的战场上,从尸骨如山、血流成河的鏖战中,走出来很多丹徒籍的将军。
按照小校挥动的旗子,几番挪动下来,很快队伍便集结站队完毕。紧接着,小校举起右臂,张开手掌,随即,在空中又握成拳头,这是噤声的动作。原本还有点乱哄哄的队伍,瞬间便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呼呼的风声及粗重的呼吸声。
那小校转身,向比武台上端坐着的几位将军抱拳行礼。
中间坐着的谢姓将军,挥挥手,让小校退到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