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奇书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歼7E总设计师的震惊求追读(第1页)

[]

这的稍晚些时候,蓉城,611研究所内。

59岁的飞机设计师卢育英刚刚吃完晚饭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作为歼7e飞机的总设计师,他如今已经可以算是功成名就了。

这种歼7的深度改进型深受部队好评,并且很快就可能出口到其它国家,换取宝贵的外汇。

卢育英自己也对这个型号颇为满意。

但满意不代表满足,随着歼7e的定型收尾工作结束,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对歼7进行下一步的改进了。

作为611所的一员,他当然清楚十号工程目前进展顺利。

但无论是从预防项目风险的角度,还是单从出口的角度考虑,歼7都还有继续改下去的潜力。

不过在改进思路这块,卢育英却犯了难。

毫无疑问,如今已经是9o年代下半叶,继续搞昼间战斗机已经没有任何出路了。

但是之前跟歼7e同步搞的全候型号歼7cd却并不成功,部队的评价甚至还不如前者。

所以靠放大机体、牺牲机动性换取极为有限的视距探测能力这条路……

走不通!

因此卢育英很快开始考虑全的设计思路。

把机头空间腾出来安装雷达,进气道则放到其它方去。

但尝试了几种方案之后,要么是性能无法达标,要么是改动幅度太大,总之都不太能让他满意。

最近几个月的时间卢育英正在研究一种下颌进气的方式,但这个看似简单的结构设计难度却不小。

机头部分的雷达罩会对迎面来流产生干扰,影响进气道的正常工作。

大多数设计草案甚至都没能走到完稿。

仅有的一个相对较成功的独苗,吹过几次风洞之后,现在某些特定度和攻角下的进气畸变甚至能突破o。3,这无疑会让p13F动机本就不太充裕的性能进一步雪上加霜。

现在吃完饭回来加班,也正是为了这件事情。

就在卢育英掏出钥匙准备开门的时候,他注意到门口墙上的信箱里塞着一个信封。

拿出来一看,牛皮纸上面印着几个大字:

《航空学报》编辑组。

作为这本杂志的审稿人之一,他每年自然是会有一些审稿任务需要完成的。

卢育英对审稿并不排斥,也从不拖延,每每收到稿件都会尽量在第一时间看完。

这次他也不准备破例。

只是可惜这一整个晚上怕是又无法推进手头的工作了。

“唉……”

卢育英叹了口气,拿着信封走进办公室。

给自己倒了杯水之后,他回到办公桌前。

点亮台灯,再慢条斯理把信封拆开。

《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一体化布局研究》

看到题目的一瞬间,他甚至愣了一下——他还以为在看自己手下设计人员交上来的报告。

“有点意思……”

卢育英顿时打起了精神。

毕竟这也正好是自己目前在研究的东西。

他下意识翻到最后一页确认了一下,现作者来自京航大学。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一个人,常浩南……”

一个没听说过的名字,卢育英摇了摇头。

京航几个水平比较高的教授他至少都听说过。

看来这大概率是一篇普普通通甚至有点水的论文。

毕竟航空学报的主办方之一就是京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