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 矿井有神墓 鬼树挂风铃84(第2页)
吴钗摇了摇头,没有人知道。此洞显然是人有意为之,人工剜凿,并非天然形成。说是凿空树干,实际这间木室是在树根处。吴钗言辞断冰切雪,果断地说:“灭了九子鬼树,必先断其根。”
室内确实爬满许多盘虬老根,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大自然鬼斧神工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艺术家,在深山老林里默默地雕刻根雕艺术,宛若一幅幅耐人寻味的抽象画。楚雪瑶眸子精芒闪动,作为探险队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成员开始挥特长:“这树根……仿佛是一张人脸……”
这倒吓了众人一跳!周玉帆眼神何等犀利:“这张脸是一个小婴儿。”
随后,探险队开始仔细检查。整个九子鬼树树根特殊,隐隐然盘错成九个婴儿造型,九子抬树,浑然一体!
参天古树向来都是生长在这样的深山老林里,不知到底多大,扎根多深?大群尸鳖堵在树洞之外,探险队暂时安全,大家都对这棵树产生了兴趣,纷纷请教小周教授。李梅说:“太神奇啦!肯定有它特殊之处,不然不会有人在树干上司空修房子。”
“九子鬼树是有名的坟头草,降头术用它来养小鬼。”
周玉帆回忆起曾祖父书中誊录的一段典故:“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兴许对解开谜团有所帮助。”
相传暹罗国大城王朝时期有位大将军,儿子未出世就夭折了。他就把尸体制作成小鬼加以供养。这位大将军和妻子是七世怨侣,孩子尚未出世便胎死腹中,将军妻子难产而死,母子俩埋入九子鬼树之下。
将军将他们生辰八字交给降头师,后者趁夜深人静潜到坟前焚香祭告。数日之后,大树和藤茎枝繁叶茂。降头师再次运起勾魂大法,坟中儿子魂魄附在藤上,妻子魂魄依附大树,一面念咒,一面操刀斩下坟头一小段藤茎,雕成一个约寸半高的小木偶,给以五官衣物,施以松墨朱砂。同时,斩下“九子鬼树”
一段适用木头,用刀子雕成小棺木,掘开坟墓取出妻子尸体,让它坐立起来再以人体脂肪提炼而成的蜡烛烧烤下巴,直到女尸被火灼得皮开肉绽露出脂肪,再让脂肪遇热而溶解成尸油滴下,以预先准备好的小棺木盛之,加盖念咒七七四十九天。
大工告成,降头师将小木偶收藏在小棺材中,浸泡尸水。大部份时候,小鬼日夜睡觉;当主人有命时,对着棺材吹口气,念咒语,小鬼便会唤醒,然后吩咐它去办事。除非主人食言,多次承诺小鬼事情没有办到;否则唯命是从,绝不讨价还价,瞬间就能将主人指示办妥。在随后战争中,小鬼帮助大将军不断取得胜利。每遇意外,小鬼都会帮助化险为夷。大将军功成名就,财富不断增加,名垂青史。
众人咂舌。
吴钗打亮军用手电筒仔细观察根雕形状,神秘难测。
李梅点燃一盏煤油灯,灯光照亮十丈见方的树洞,树壁果然雕刻狰狞杀伐的小鬼,杀气如炽!小鬼手牵漆黑锁链,仿佛是壁画,又似某种巫术图腾,连周玉帆都看不懂!看来不探将军坟,谜底无法揭开。
众人绕过横亘树根缠绕的琉璃影壁,来到树洞中央。这里竟然藏有一方光滑黑石,石上放有一块倒翻的头盖骨。野猪摸摸脑勺肥肉,惊奇地说:“还有人在这里吃饭?”
头盖骨是人体骨骼中非常重要的部位,殡仪馆火化尸体也会将头盖骨放置骨灰最上方。至于用头盖骨做碗并非没有,楚雪瑶就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描写藏民用头盖骨做碗吃饭。树洞这个骨碗有些诡异,似乎并不仅仅只是骨碗,而是某种祭祀用的法器,因为头盖骨里面盛放浓稠血液,隐隐有黑气缓缓升腾,在半空中形成诡异黑云,甚至能够看见电光闪烁,听见雷声隐隐。
周玉帆蹲了下来,看着头骨,霎时间感觉许多脸孔在黑云中若隐若现,载浮载沉,仿佛重重叠叠的冤魂在挣扎!这实际上是一尊白骨鬼鼎,倒翻头骨形成鼎身,两耳是骷髅头,三足俱是指骨造型,十分恐怖:“这是炼魂的‘鬼婴鼎’,我们遇到的所有诡异而离奇的幽冥之事也许都与这尊鬼鼎有关!冤魂也是受了它的控制,永远为奴,不得生。”
这个结论,大家并不否认,因为事实摆在眼前,“鬼婴鼎”
勾魂夺魄功能便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
吴钗从医多年:“这里空气不流通,我们还是赶快离开!而且这类阴器是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和它接触久了终归不好,不利健康。”
“‘九子鬼树’往往长在坟头,结合‘九眼透龙碑’,相信地宫就在附近。”
“你的意思,‘九子鬼树’长在将军坟头,这个树洞就是明楼?”
清朝国家经济与生产力得到极大恢复,陵墓建筑风格为之一变,更加注重地面建筑,与祭奠的宗庙园林相结合。它吸取了前朝防盗经验,地宫墓室结构异常坚固,难以下手。将军坟犹有过之,更像明代陵墓。楚雪瑶接过话茬:“当年孙殿英盗掘慈禧陵寝,地宫入口就隐藏在哑巴院琉璃影壁之下,传说招募工匠都是哑巴,防止泄露工程机密。”
野猪问道:“可是将军地宫入口在哪里?”
楚雪瑶摇了摇头,虽然杂学旁收,毕竟不是专业盗墓贼。
李梅突然说道:“你们看,那是什么?”
大家顺着她的手指方向望去,树洞黑石对面琉璃影壁之下奇怪地斜插一根金棍,仿佛有人做的标记。树林残枝枯叶厚实如毯,这根金光闪闪的棍子插得突兀,特别醒目!明显是人有意为之。
“这根金杖是谁插的?”
周玉帆问道。
“难道有高人指点?”
李梅是他助理。
楚雪瑶也很诧异:“周教授在指引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