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月明秋水只沉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0章 敬亭山下(第1页)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将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那些不屈从于权势的人,就像是岩石缝隙里长出的一棵小草,尽管卑微,却也不容小觑。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对于他们,我们又有多少了解呢?

“昭婷,你,你在想些什么呢?”

只听徐海韬这样问道。

这一刻,对于赵昭婷来说,尽管见到了久违了的情郎。然而,一年多不见之后,她只觉得,这个徐海韬身上,有着太多的疑惑与陌生。这种如堕五里云雾里的感觉,总有需要揭开的那一刻吧?

若是泛泛而论,未必就会有多好的效果吧?

皱了皱眉头之后,就想着就近说起,赵昭婷这样问道:“海韬啊,对于这司马昭,你怎么看呢?”

沉吟片刻之后,徐海韬这样说道:“说到司马昭,人们的第一反应,多半就是那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不过,对于司马昭上位的历史,我们还是要做具体的分析。试想一下,当时的曹魏王室已然衰微,如果听之任之的话,自然不会有以后三国归晋的大一统的局面。因此,对于司马昭的上位,不宜一味贬低……”

赵昭婷暗自寻思道:徐大哥的话语,还是颇有见地的。别的且不说,单是从王朝大势这个角度立意,他的这一番话语,就胜过很多只会读死书的年轻人。

“哦,我听说,由于不满于司马昭的专横跋扈,当时的魏国皇帝,决定誓死一搏。只是,由于行动仓促、实力有限,那位魏国的皇帝,当众被刺杀于京城的大道上。对于司马昭的这个弑君之举,你,你怎么看?”

赵昭婷这样问道。

此时正值清朝末年,敢于探讨这一类话题的人,毕竟还是凤毛麟角。赵昭婷敢于这样问,倒不是她的思想有多先进。当时,她只是这样想,顺着这样的话题,对于徐海韬的内心世界,或许就会有更为真切的了解。她自然记得,从小时候开始,双方闲聊,那一句“话说天下大势”

,就时常挂在徐大哥嘴边了。

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之后,徐海韬这样回应道:“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既然那位魏国皇帝已经坐上战车,杀了过来。在如此鱼死网破的局面之下,司马昭指使手下下狠手,当众诛杀了皇上。平心而论,此举也是过分了些。不过呢,如果换一个角度看,皇上自称天子,一向以君权神授相标榜。通过这样的一件事情,我想,有一部分人,也会逐渐意识到,皇上再怎么神奇,头上笼着再多的光环,毕竟也还是血肉之躯,和芸芸众生没什么两样。至于那君权神授,多半也是站不住脚的了。再过几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就把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赶了下来。当然,为了掩人耳目,还是弄了一出禅位的把戏……”

“哦,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吧?”

赵昭婷不由得感慨道。

弹了弹衣角之后,徐海韬缓缓说道:“这一切,说到底,也还是王朝的兴亡盛衰,到头来,也还是换汤不换药。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其实也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而如今,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将是一个全新的壮举。大致说来,就是要结束君主专制,还政于民,让千千万万的劳苦民众,真正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如果真有‘天下大势’的说法,这主权在民,就是真正的大势了……”

徐海韬的这一番话语,就像那涓涓细流,滋润了赵昭婷的心田。至此,笼罩在她心头多时的迷雾,也渐渐地消散开去了。这一刻,她感受到了某种脱胎换骨似的的欣慰、喜悦与自豪。

“徐大哥,你的这些说法,确实不无道理。只是,要将皇上赶下龙椅,真的就那么容易吗?”

再过了一阵子,赵昭婷还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皱了皱眉头之后,徐海韬这样回应道:“要说难,确实也很难吧?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对于一个延续了两百多年的王朝,它也会有某种意义上的维新;再说,受到正统思想的束缚,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依然是得过且过,甚至是苟且偷生。他们,做惯了奴隶,甚至已经不想再有所改变了。不过,这样的一件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还是要去做的。特别是,那些觉醒者,已经开始意识到,以天下为己任,天下为公,其实并不仅仅是某种空洞的口号。更多的,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落实到行动上?”

赵昭婷接过话,“原来,原来是这样……”

两人再谈论一番之后,赵昭婷这样说道:“海韬,先到此为止吧?我,我要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了……”

“好吧,”

徐海韬淡淡一笑,“是啊,我说得再多,如果不能深入你的内心,终究也只是几句空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