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坑人需谨慎(第1页)
李承乾面带恭敬之色的起身说道“孔师,昨日学生回到府中,深刻的反思了自己的错误,结合孔师的教诲写了一篇文章,还请孔师斧正”
说着李承乾便将自己昨晚熬夜写出来的那几张书稿递给孔颖达,而后者脸上也是露出了满意之色,欣慰的接过书稿,道“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太子殿下有心了。”
李承乾谦逊的笑了笑,静静的看着孔颖达打开他给的书稿。
孔颖达刚打开书稿,眉头不禁皱了皱,神色奇怪的看了看李承乾。
这让李承乾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他很明白孔颖达为什么要看自己,只因为他写的字实在是
前文就说过,李承乾压根就不会写什么毛笔字,所以昨天回到东宫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虽然只是短短几百字,却整整写了一晚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照着书本写字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篇韩愈的师说看的孔颖达目瞪口呆,看完一遍之后,不禁又从头到尾仔细的品读了一番。
李承乾看孔颖达的脸色,神秘的笑了笑,出言道“孔师以为学生这篇文章如何”
“啊”
孔颖达这才从文章中回过神来,满脸震惊之色的看着李承乾,惊呼道,“好,好,太子殿下真乃天才也”
“不知孔师觉得学生这篇文章与以前的那些文章有何不同吗”
李承乾继续问道。
“不同”
孔颖达疑惑的看了看李承乾,便将视线再次回到了文章上边。
“嗯这是”
方才只顾着看文章的内容,并没有注意到,李承乾的这篇文章确实大为不同现在却现,李承乾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并非文章的内容,而是
“殿下,这,这些”
孔颖达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李承乾。
“孔师看出来了吧这些断句处的符号学生称之为标点符号,作用便是为了让文章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李承乾笑了笑道,“孔师应该知晓,一个人所写文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千万种不同的解读。而有了这种标点符号,无论是谁看到都能够清楚的明白文章的意思,不至于出现歧义或者偏差。”
李承乾直接站了起来,走到孔颖达的面前,拿过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问道“孔师以为此句该如何断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颖达想都没想,直接读出来。
李承乾微微一笑,又拿笔在纸上写了几下,然后道“那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