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风波再起(第2页)
大军很快进抵西北边境,势如破竹,将阿尔巴尼亚联盟趁着君士坦丁堡之战占据的几座城镇尽数收回,斯坎德培见奥斯曼势大,率部缩回克鲁耶山脉,暂避敌军锋芒。
接着,穆罕默德二世领兵北上,威逼塞尔维亚大公布兰科维奇,要求他断绝和东罗马帝国的同盟关系,重新向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同时交出富饶的科索沃地区。
塞尔维亚公国内山脉纵横交错,耕地面积狭小,养不活大量人口,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丰富的矿藏储备,科索沃地区的新布尔多金银矿更是布兰科维奇大公的命根子,不可能轻言放弃。
于是,布兰科维奇大公召集封臣,集结军队,南下科索沃,誓要御敌于国门之外。
塞尔维亚联军与奥斯曼大军在科索沃的荒野上交战,血战三场,三战三败,被战帅马哈茂德统辖的大军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卸甲而逃。
1455年1o月3o日,穆罕默德二世率军进占科索沃,拿下了富饶的新布尔多金银矿。
仓皇逃回都的布兰科维奇大公自知不敌,一方面重新集结部队,准备与奥斯曼帝国抗争到底,另一方面向匈牙利王国和东罗马帝国派出使节,请求支援。
“陛下,夜深了。”
君士坦丁想着心事,一时竟忘了时间。
身后的玛拉夫人望着父子俩温馨的画面,也不忍直接打破,直到夕阳落山,天色彻底暗淡。
君士坦丁点点头,在幼子的脸上轻轻一吻,示意早早等候在一旁的乳母将孩子抱回皇宫。
“塞尔维亚大公求援,你有什么想法?”
目送着乳母的身影走远,君士坦丁看向玛拉夫人。
他知道,自塞尔维亚和奥斯曼开战以来,前前后后有几波使者拜访玛拉夫人,请求她说服君士坦丁十一世出兵救援。
随着战争情况愈危急,玛拉夫人尽管表面仍旧平静如水,但心中还是免不了波澜起伏。
早在以撒和杜拉德大公谈论联姻之时,玛拉夫人就对此表示抗拒,反对塞尔维亚与东罗马帝国的联盟,请求父亲静观局势变化,不要轻举妄动。
可是,急于改变自己恶劣内外局势的杜拉德大公将女儿的反对置之不理,执意将她嫁给君士坦丁。
对此,玛拉夫人只有悲叹。
她在幼时即被送往奥斯曼宫廷,深知奥斯曼帝国的强大,对巴尔干半岛的国际局势也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
在她看来,作为一个夹在奥斯曼帝国和匈牙利王国两大强权之间的小国,塞尔维亚国内贵族势力也大致选边站队,完全独立自主是显然不可能的,若是想继续延续下去,只能选择依附其一。
既然匈牙利王国的匈雅提家族与塞尔维亚的布兰科维奇家族水火不容,那么相对开明的奥斯曼帝国,就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至于与困守孤城的东罗马帝国结盟,则是一步臭棋,将会使塞尔维亚陷入危局之中,哪怕东罗马帝国赢得了君士坦丁堡之战,隐隐有死而复生之象,这个结局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所改变。
事实证明,她所预料的完全正确。
就像是巴列奥略家族的前几任皇帝一样,东罗马帝国的伊萨克皇帝是个老奸巨猾的君主,从来只以自己的利益优先,根本不会为了塞尔维亚的领土完整与奥斯曼拼命,很可能连牵制兵力都懒得去做。
至于君士坦丁十一世,他倒是与巴列奥略家族其余众人都不同,是个真正品德高尚而热烈真诚的贵族,但也对此无能为力。
在玛拉夫人的推算中,伊萨克皇帝很可能会坐视塞尔维亚衰弱到一定程度,再高调加入战争,赢得巨大声誉的同时,将这个巴尔干小国纳入自己的掌控。
只可惜,也许是对国内贵族选边站队的情况感到忧心,急于寻找外来盟友巩固自身地位,也许是单纯地被伊萨克皇帝的花言巧语迷得团团转,老而昏聩的杜拉德大公终究还是答应了联姻的请求,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自从奥斯曼帝国出兵的那一刻起,塞尔维亚的命运已经不再由自己掌控,而是被迫置身于各大势力博弈的漩涡之中。
奥斯曼帝国,东罗马帝国,匈牙利王国,无论最终谁胜谁负,塞尔维亚都不可能回到曾经的独立地位,只能成为谈判桌上的筹码。
弱小并非原罪,不自量力才是。
玛拉夫人轻叹一声。
“陛下,在我看来,以撒正在北非作战,带走了大部分兵马,暂时抽不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