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逆风还是朔风解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页(第1页)

梅宣和同门也发现,最近都没看见赛璐,一定是躲避风头去了。

这件事对真正的当事人有什么影响呢,不见得。风头一过便不提了吧,圈外人吃了口瓜便渐渐淡忘了,圈内人更是不想互相得罪,也都装作不知道,此后心知肚明,却也不再提起。

梅宣这几天出门,仍然遭遇到不明路人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不禁感叹他们对照片和长相的记忆力太好。即使被澄清,那些言论的影响力仍有余波。

虽然事情风头过去,但若有心,在网上还是能找到些蛛丝马迹,她的照片在网络的某些角落里还保留着,依然有些看客在议论着,发布着言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嘛,只看想不想把记忆翻出来,发挥一番互联网考古学,总会有收获。

作为被误伤的局外人,梅宣心想,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做,偏偏也要心虚地躲躲藏藏,躲避他人的目光。

这几天她住在宿舍,只和韩朔手机联系,也胡思乱想了不少。

她随口问问张毓和王歆以后的打算,张毓倾向于先去考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的岗位,王歆不想打工,准备试试申请csc,申不上国外的就不读了。

她也得郑重筹划一下出路了。

一年后,某校历史系硕士毕业论文预答辩。

梅宣穿着正装,刚刚阐述完毕,请各位老师指正。

下面坐着的评委里,起首的是白发老太太,正是方华。薛涛也在列。

梅宣看着评委的脸色,其他人倒好,果然就是薛涛眉头紧锁,脸色不耐烦。

方华资历最老,各位教授表示客气尊重,先让她评。

方华说了一通常规的评论,最后特意加了句:“视角的创新性很强,虽然支撑性的证据不那么充足,但是探索出了可以说一种新颖的范式话说回来,我们不就该鼓励年轻人创造些新东西吗。”

此话一出,薛涛的表情明显变了,一改不满的神色,烦躁的脸被迫缓和了些。他向来讨厌研究生搞些另辟蹊径,不尊传统的刻奇东西。但是既然德高望重的前辈这么说,他不好抹方华的面子,轮到他的时候,他展开眉头,只是稍微指出了些瑕疵,没有像预想那样大肆抨击。

答辩会结束后,梅宣提着包跟着出门,却发现方华已经在楼梯拐角等着她。

她于是赶紧对方华表示感激,感谢她立场上的支持以及手下留情。

“别误会,我不是为了某个人而帮你。而是因为我确实是欣赏你的课题。”

方华笑道。

梅宣知道她说的某个人是韩朔。

“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啊?申博还是工作?”

方华问。

“我打算,先申博。”

梅宣谦虚地回答。

“我看了你硕士期间成果不错,还有一篇北核。读博是合适的。多为自己考虑一下也没什么。如果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你尽管提。在学界我也算有些声望。”

“我明白了。多谢您。”

她向方华鞠了一躬。

梅宣如预料般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当然只是对韩朔而言。

对这一切,他一点也不明白,只是意识到从遇到她的那天起,他便料到这一刻。该来的事情已经来临。他无力防范。

她到底什么时候就筹划要走的?是送他照片的时候,是把琴从他家里带走的时候,还是更早一些,从他家搬离住宿舍的那个时候?

不知道。她让人难以把握。

其实若是有心寻找,他还是能打听到她的行踪。他可以向她系里寻找,他是认识历史系的人的,更直接地他可以问他老朋友的女儿王歆。但是他最终都没有去做。没有意义了,找到也没有任何余地。她既然决定从他的世界消失,就不可挽回。

她走之后,他过了好长的一段寂静的日子,按部就班去学校上课,开教研会,写小说和随笔,平静地等待退休,目睹友人一个接一个地离世。

就在他逐渐习惯一个人的时候,生活给他炸出一朵小小的烟花,惊喜之余一瞬即逝。

那天他去隔壁学校开会,结束后从校内穿过,准备回家,有朋友给他寄了一箱书,他要回去签收。

正当经过花坛的时候,一群打扮精致的年轻女孩正在支起三脚架,调整着相机拍照。

校园里各处景色,标志性建筑周围常有学生拍照,本没有什么稀奇。

他浅浅看了一眼,却不觉愣住了。因为当中的一位,捧着花束,笑容洋溢的,正是她。

她的那双眼睛更沉稳平静了些,行止轻快而释然,和同伴玩笑着,没有注意到距她不远处的故人。

他和她之间只有几十米远,却似是隔了千山万水,重重风尘。

春和景明,风月无边。他转身默默走了,替她高兴今日的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