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定策二(第1页)
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与魏征这几位文臣,脸上都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他们并非单纯的文臣,对于兵法也有一定了解,此刻他们心中正在快盘算着李靖的提议。
然而,孔颖达、褚遂良和岑文本等人,却对此表示难以认同。
他们脸上带着怀疑,毕竟前朝百万大军惨败的教训还历历在目,那由无数尸骨铸成的京观,至今仍在辽东大地上,成为了一个惨痛的记忆。
“卫国公,前朝百万大军都惨败了,那场景,那惨烈。。。。。。你们现在在陛下面前如此夸夸其谈,是在拿我大唐将士的性命当儿戏么?”
孔颖达终于忍不住,直接出声质问道。
面对孔颖达的质问,李靖神色不变,他深吸一口气,解释道:“孔祭酒误会了,吾等并非自大,而是深知兵在精不在多,若是大军离心,士气低落,那纵然有百万大军,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前朝隋炀帝携兵百万御驾亲征,看上去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呢?军阵混乱,毫无章法可言,根本没有挥出应有的实力。而我朝在剿灭东突厥时,也不过才用了十几万兵马,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火器,但现在,我们有了火器,攻打战力不如东突厥的高句丽,十万大军已经足够了!”
秦琼也顺着李靖的话说道:“药师说得没错,高句丽的实力确实不如东突厥,他们所依靠的,不过是辽东那边冬季的严寒,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白叠子制成的棉衣,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御寒的问题解决了,这是其一,其二,他们的城墙也扛不住我们的火炮轰击,这样一来,他高句丽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李靖与秦琼的话让在场的文臣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知道,李靖说的都是实话,前朝百万大军的惨败,确实是因为军阵混乱、士气低落等原因。而现在,大唐有了火器,有了棉衣,确实有了更大的胜算。
但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他们也不能轻易地将大唐将士的性命置于险境之中。
李世民见文臣都陷入了沉思,殿内也是鸦雀无声,他便笑着缓和气氛道:“药师和叔宝所言,皆有理有据。那么,诸卿以为,我朝是否应出兵相助新罗,共抗高句丽呢?”
长孙无忌闻言,立刻出列,躬身道:“陛下,高句丽欺压新罗,野心勃勃,若坐视不理,恐其日后成大患。臣以为,我朝应出兵讨伐高句丽,不仅仅是为解新罗之围,更是为了维护边疆安宁,彰显天朝威严。”
凌游也紧随其后,出声道:“臣附议长孙大人,高句丽狼子野心,非一日之寒,要么不打,要打就打一场灭国之战,让他们知道我大唐的厉害!”
李靖、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武将纷纷出列,齐声支持朝廷出兵,他们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战意。
文臣这边,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人也相继表态,赞同出兵,他们虽然不像武将那样豪气干云,但言语之间也透露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孔颖达、岑文本、褚遂良等人见状,虽然没有立刻出声赞同,但也没有表示反对,他们心中明白,这一战已经势在必行。
李世民看着满朝文武一致同意出兵,脸上不禁流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情绪,自从登基以来,他一直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对高句丽用兵,现在这个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以前的他,怎么也不敢想对高句丽用兵会如此顺利地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但现在有了凌游整出来的火器,朝臣们对此战充满了信心,他们相信,在大唐的铁骑和火器之下,高句丽必将土崩瓦解。
虽然激动高兴,但李世民心中还是略有一些不甘心的。
他内心深处燃烧着御驾亲征、一举灭掉高句丽的熊熊烈火,然而他也清楚,这个想法在场的大臣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
因此,他暂时将这个想法深埋心底,打算等会儿私下将凌游留下,看看凌游这鬼小子能否为他指出一条明路。
想到这里,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深意的笑容,他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既然诸位爱卿都觉得该出兵,那咱们就定下出兵高句丽这个计划!朕意已决,此次定要一举荡平高句丽,扬我大唐国威!”
“陛下圣明!”
众人齐声应道,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久久不息。
既然出兵的计划已经确定,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领兵的人选。
这个问题让在场的武将们心思各异,他们都知道,这次领兵出征,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一次难得的建功立业的机会。
而在以杜如晦为主的文臣们眼中,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李靖。
李靖,这位大唐的军神,曾经在无数次的战役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他无疑是这次领兵出征的最佳人选。
李世民也注意到了文臣们的目光,他微微点头,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然而,他并没有立刻宣布领兵的人选,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凌游,缓缓开口:“凌游,你对此次出征有何看法?”
凌游微微一愣,随即站了出来,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陛下,臣认为此次出征高句丽,非比寻常,领兵大将不仅要勇猛善战,更要有深厚的战略眼光和出色的指挥能力,卫国公无疑是我大唐最出色的将领之一,臣相信他一定能够胜任此次重任。”
听到凌游的话,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凌游虽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已经通过这番话表达了对李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