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人心不足(第2页)
穿越至今,这个问题贾琏思考了无数次,说的难听一点,即便人在现代时,还有很多问题呢,在大周,思考制度问题根本就是自不量力,想的再多,做的都是无用功。还不如想一想,怎么展经济,国家经济搞好了,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对国家整体影响不大。
所以,贾琏现在对于吏治问题的兴趣不大,跟张庭恩说这个,也是在提醒他,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浪费太多的精力。
朱元璋都杀不下去了,让官员带着枷上班。
承辉帝倒是能杀,也想杀的,可是内阁会议上,几个阁臣反对之后,不也偃旗息鼓了么?
为啥皇权时代强调道德啊?因为官员也好,士绅也罢,缺这玩意。
“陛下登基十年,也是励精图治的十年,如今朝廷的情况,比以前大大的好转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慢慢来,一点一点的做。”
张庭恩并不灰心,反而安抚贾琏,他是听明白了,贾琏对朝廷的未来,信心不足。
确实如此,别看贾琏事事把皇帝的利益放在前面,不是他有多忠诚,而是在求生!
看过原著,贾琏知道贾家是个啥情况,本朝最大的Boss,一门心思打压贾家,这日子还怎么过呢?
当然贾琏也不恨皇帝,也不敢恨!
还是那句话,能做多少做多少,拿自个冒险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很多事情贾琏觉得没什么,但是站在皇帝和朝廷大臣的眼睛里,这后生就Tm邪性。
就贾琏做的事情,考中状元的事情,反而是最看运气的。
其他事情,比如在五城兵马司整肃治安,一开始皇帝也想不到,这破衙门到了贾琏的手里,能玩出花来。
谁能想到,勋贵出身的贾琏,对上权贵子弟时,那叫一个心狠手辣,加一个死要钱。
其实这也不算啥,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上司不硬气,下面的人也没法硬气。
“恩师接下来要做什么?”
贾琏提前问一句,心里好有底。
张庭恩也不藏着,直接道:“土地兼并形势日渐严峻,百姓除了征税之外,还要肩负各种地方的苛捐杂税,但凡有一点天灾人祸,朝廷赈济不及时,或者赈济到不了百姓的手里,就会出大问题。重新清丈天下田亩势在必行,清丈之后,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
贾琏听了没说话,非要说点啥,只能说想法很好。
“恩师,学生以为,陛下推行考成法,当务之急,还是抓考成法的具体实施。利用考成法,淘汰一批无能懒政的官员,然后再考虑清丈田亩的事情。有件事,学生必须提醒恩师,考成法重政绩,必须提防官员为了政绩,脱离地方实际,给地方百姓增加增多的负担,如此,适得其反也。”
贾琏不是乱说的,史书上是有前车之鉴的。王安石变法期间,就有类似的案例,官员为了政绩,多收了地方税收。打个比方,一个地方有五百万亩土地,官员没有去清丈土地,却虚空收税,五百万亩当六百万来收。
因为是留官制度,地方官几年后调走,无论是得到了政绩,还是捞够了本钱,都有动力去做这些事情。
至于下一任,击鼓传花嘛,只要我在任时不出事,事情就算不到我头上来。
至于百姓的死活,管他那么多。
人心是很脏的!
(ps:有感于最近一件恶心人的事情。我这本书写的纯属自嗨,成绩一塌糊涂,要不是老读者撑着,这书在分类月票榜上根本看不到,即便如此,还是有人举报我这书,说什么aI写的。编辑找我谈了,我真是不知该如何吐槽了。举报能理解,你好歹拿出点证据来啊。谁质疑,谁举证啊。只能说,人心是真特么的脏啊。)
京城宵禁,走到街上,寻常百姓半个不见,偶尔能看见巡街的士兵,还有打着灯笼,行色匆匆的轿子。
不是说宵禁么?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有特权者存在的。
贾琏就是特权者之一,宵禁是针对普通百姓的,对贾琏而言,丝毫不起作用。
途中巡街士兵遇见贾琏,非但不会拦着他,还会给他打灯笼照亮,生怕贾大人不满意,回头找他们算账。
还是那句话,多数人不满特权,不是因为特权不香,而是因为特权者不是我。
至贾府,进门回家,王熙凤还没歇着,正在与林之孝对账。
看见贾琏回来,作势挣扎要起来,贾琏赶紧道;“起来作甚?”
王熙凤自然是刻意的,笑嘻嘻的坐着,双手比划道福:“给爷请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