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种田流放怀孕生.包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章(第2页)

白天手里有差事,没法料理,晚上官恒请了村里乡亲帮忙给方姨娘草草下了葬,东家结了工钱就过去给人把报酬敬上。

赵姨娘听闻此事最是心惊,毕竟她也是动过跑路的心思,过后只剩唏嘘,到底自己命好,沉得住气。

道是世事无常……

一天傍晚,袁哥儿领着穆老三来官家送请帖,简单的红底粗纸上是穆老三端正的字迹,字如其人可见人品。

沈逸很是替袁哥儿高兴了一番。

袁哥儿还说自己的新房等棉花收获后就开始建,就建在袁家屋后,墙抵着墙的建,誓要婚后也不输阵势,跟隔壁争斗到底。

袁哥儿婚礼当日办的非常热闹,沈逸和官二带着全家小孩儿去凑了热闹,年纪轻的三个小孩还去压了新床,玩得实在高兴。

走时给拿了份很丰厚的回礼,一块儿煮好的熟白肉,一些肉菜熟食,十来个玉米窝头,六斤青稞面。

官二和沈逸给了一钱银子的礼金,两斤干菌子,十斤玉米面。凑了个十二的吉利数,意在岁岁年年,美满团圆。

袁哥儿成亲后不久,迎来了理县今年的正经大事。

初时在县衙赊了棉花种子的人家,天天胆战心惊的伺候着地里的棉花,只要没偷懒的人家,今年的收成都不会太差。

由于第一年试种,没什么经验,只能自己摸索,产量太高也是不可能,好消息是棉花在当地是事宜生长的,以后会成为理县长久以来的经济作物。

官家今年种的棉花是松茸村里种的最多的,没种的人家天天找理由路过田边,眼馋眼馋。

走时还跟官二沈逸打听经验,指望着来年自己家也种起来。

沈逸和官二等人收了近一月才把地里棉花采下,剥离种子,清除杂质过称,比预计的亩产量多了不少,把家里人累得够呛。

五亩地总收六百斤,赋税四成,二百四十斤,税后自家还能留下三百六十斤。

按之前市价二十文一斤的棉花价格来算,能卖七百二十文。

七百多文在理县的购买力是很惊人的,如果储存得当现下就能屯满过冬的粮食。

官二却觉此事不容乐观,产量上来了,市价就得低,以前价高是当地没有,如今当地自供自销紧够了,那么只能低价出售或者自己跑商外销。

怪不得今年的行商至今没走,只怕是等着收购低价棉去外地贩卖,发笔大的。

也是好事,便宜的棉花能让本地百姓们过个好冬,既然自家今冬不缺衣食,何须计较得失。

官二把想法说出来,得到了一致认可,决定少量出售给行商,多留些给村里的乡亲。

这样一来别人也不会眼红刚来此地根基不稳的官家众人。

果不其然,缴税当日,县衙就出了市价十文的价格统一收购,量大的自然怕砸在了手里卖不出去,毕竟那么多人来卖棉花。

有居民们问询行商的收购价格,行商们只报价八文,把人逼得背着棉花全往衙门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