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左传读法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鲁襄公十一年(第1页)

鲁襄公十一年

公元前562年,鲁襄公十一年。

十一年春,季武子将作三军,告叔孙穆子曰:“请为三军,各征其军。”

穆子曰:“政将及子,子必不能。”

武子固请之。穆子曰:“然则盟诸?”

乃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

正月,作三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子各毁其乘。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不入者,倍征。孟氏使半为臣,若子若弟。叔孙氏使尽为臣,不然不舍。

十一年春,鲁国发生大事,季孙宿提出要“作三军”

,也就是将鲁国的武装力量编组为三军。

按照周朝的体制,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一军的编制是一万二千五百人,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各国的军并不一定严格按照编制来组成。鲁国原本有二军,现在编组为三军,除了增加人数,最大的变化在于季孙宿对叔孙豹说的“请编组三军,各征其军赋”

换句话说,“三桓”

每家一军,各自负责,包括征发兵员、收取赋税等,全部与公室脱钩,改由卿家代理。这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等于从军事上和经济上将公室架空了。叔孙豹听了,难免害怕,一则害怕舆论指责,二则害怕季孙宿算计他和仲孙蔑,于是回答:“政权始终会轮到您来执掌,您一定办不好这件事的。”

意思是,你还年轻,我们却已经老了,日后你必定会执掌鲁国的政权,对内对外都要有所交代。对内而言,增加军赋势必引起百姓的不满;对外而言,扩充军备很容易引起晋国、楚国乃至齐国的不满,又何必给自己添麻烦?

季孙宿坚持要“作三军”

,叔孙豹便摆明了态度:“既然这样,那就为了这事盟誓吧!”

三家于是在鲁僖公的宗庙大门前举行盟誓,又跑到“五父之衢”

去立下咒誓。

五父之衢在曲阜城外,何以得名,不得而知;有什么特别之处,亦不得而知。对照《左传》的后文来看,这是个发誓的“圣地”

。为了“作三军”

,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在先君庙前发誓还不够,还要跑到五父之衢去立下咒誓,可见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正月,鲁国组建三军,将原来至少是在名义上由公室统管的军队分为三份,“三桓”

各有其一。国家武装变成了私人武装,原来的家族武装也就融入其中。所以三家“各毁其乘”

,不是拆毁战车,而是将家族的战车编入各自统率的军队里。三家的具体做法又各不相同:

季孙氏:下令编入“季军”

的人员,如果其原本承担的赋税交给季孙氏,则不征其口赋;如果不交给季孙氏,则加倍征缴。说白了,就是逼百姓投靠季孙氏。

孟孙氏:下令编入“孟军”

的人员,取其一半赋税交给孟孙氏——如果是儿子的赋税交给孟孙氏,则父亲的赋税仍交给公室;如果是弟弟的赋税交给孟孙氏,则哥哥的赋税仍然交给公室,算是给公室留了点口粮。

叔孙氏:下令编入“叔军”

的人员,其赋税全部交给叔孙氏,否则这事就不干了。

作为鲁国名义上的主人,鲁襄公才十四岁。对于“三桓”

的所作所为,自然只能听之任之。话说回来,就算是鲁襄公已经二十四岁、三十四岁又如何?“三桓”

专鲁,已是大势所趋,没有谁能够力挽狂澜。

郑人患晋、楚之故,诸大夫曰:“不从晋,国几亡。楚弱于晋,晋不吾疾也。晋疾,楚将辟之。何为而使晋师致死于我,楚弗敢敌,而后可固与也。”

子展曰:“与宋为恶,诸侯必至,吾从之盟。楚师至,吾又从之,则晋怒甚矣。晋能骤来,楚将不能,吾乃固与晋。”

大夫说之,使疆之司恶于宋。宋向戌侵郑,大获。子展曰:“师而伐宋可矣。若我伐宋,诸侯之伐我必疾,吾乃听命焉,且告于楚。楚师至,吾乃与之盟,而重赂晋师,乃免矣。”

夏,郑子展侵宋。

诸侯之中,郑国最难。从地理位置上看,郑国西接王畿,南临楚国,处于中原的核心。楚国要入侵中原,郑国是桥头堡;楚国要挟天子以令诸侯,郑国是门户。反过来说,晋国要与楚国争霸,首先也必须控制郑国。双方你来我往,将郑国变成了杀戮的战场。楚军朝发夕至,占了地利;晋国则团结宋、鲁、卫、齐等诸侯,从西方、东方和北方对郑国形成战略威慑,占了人和。数十年来,郑国不是被晋国讨伐,就是被楚国入侵,郑国的卿大夫们对此很苦恼,聚在一起商量说:“不听从晋国,国家几乎灭亡。现在楚国弱于晋国,所以晋国并不太在意我们。晋国如果很在意我们,楚国就会逃避。怎么样才能让晋国拼死攻打我们,楚国不敢抵挡,然后可以坚定地跟随晋国呢?”

乍一听,郑国的这班卿大夫们脑洞还真是很大。仔细一想,他们的想法却不无道理:晋楚争霸,郑国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楚国倒是很在乎郑国,可是楚国现在力量弱于晋国,保护不了郑国。晋国现在很强大,可是晋国对郑国的态度总是若即若离,阴晴不定。对于郑国而言,死心塌地追随一方,而且是追随实力更强的一方,确实是当务之急。为此而想出不合常理的主意,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孙舍之建议:“向宋国挑衅,诸侯必然到来,我们就听从他们,和他们结盟。楚军到来,我们又听从楚国。这样一来,晋国必然恼怒异常。晋军如果能够屡次前来,楚国将不能对敌,我们就坚决依附晋国。”

卿大夫们都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于是派边境官吏向宋国挑衅。宋国派向戌入侵郑国,收获甚丰。公孙舍之说:“可以出兵攻打宋国了。如果我们讨伐宋国,诸侯必定全力进攻我们。我们就听从他们的命令,同时向楚国报告。楚军来到,我们就和他们结盟,而且重重地贿赂晋军,于是可以免于祸患了。”

夏天,公孙舍之率军入侵宋国。

四月,诸侯伐郑。己亥,齐大子光、宋向戌先至于郑,门于东门。其莫,晋荀至于西郊,东侵旧许。卫孙林父侵其北鄙。六月,诸侯会于北林,师于向。右还,次于琐。围郑;观兵于南门,西济于济隧。郑人惧,乃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