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阿勒泰旅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做客(第1页)

在这个艰苦的岁月里,即使一件小事也能让孟良几个人期盼一整天。一个白天的辛劳不提,似乎时间过得很快。天渐渐黄昏,到了他们出去木拉提家里做客的时间。木拉提也是兴高采烈了一天,搓着手带着一如既往的憨厚笑容,在林场大门恭候几人。去他家的路程并不遥远,走过了一个小山头,往平坦的草场前进了两个路口,就到了他们家所在的七小队。说到这里,孟良想起来一些有异于内地的地名称呼。由于西北生产建设兵团的存在,这里的很多地名都充满了年代色彩。例如萨尔塔木乡,汉族名称则是团结公社,加依勒玛乡汉族名称是胜利公社等等,公社的下面也不叫村,而是各种以数字排列的生产小队。

进了七小队,看见了完全迥异与内地汉族村落的建筑风格。因为地广人稀的原因,每一家都有个巨大的院子,不管家里牛羊多不多,牛羊圈都很大。每一家周围的墙上都贴满了牛粪,据木拉提介绍这是他们最天然的燃料,做饭以及冬天取暖很少有人家会奢侈的烧煤,大部分家庭都是烧牛粪。进了院子,孟良扫视一周,看见了四只羊,两条狗,一头小牛以及满院子溜达的三四只鸡。这可能就是木拉提一家人所有的财产了。哈族人家,一个家庭富裕与否,大致都是一眼能看出来的。最基本的判断就是家里牲畜的数量,数量多就是富裕人家,数量少则是贫苦人家。所以孟良终于理解了哈族人每次见面打招呼的那句“贾克斯嘛?”

的含义。原来这句问候,是问对方家里的牲畜健康不健康,在牧民们千百年来形成的问候里,两个长时间不见的旧相识,某天见了面,第一句问候就是问对方家里的牛羊怎么样?有没有病灾?在他们的认知里,牛羊好,一家人生活就好,牛羊不好,一家人的生活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哈族牧民从当年秋末到来年春季,近半年时间固定的居住地方称作冬窝子。他们的饮食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族人的日常饮食里,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能一日无茶。所以林场的老资格工人才推荐他们最合适的礼品就是砖茶。他们的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喝用砖茶煮出来的奶茶,奶茶的做法很简单是在煎好的浓茶里加点盐,再兑点煮沸的新鲜牛奶和奶皮子或者酥油。酥油可是金贵东西,据说大概需要百斤鲜牛奶,最终才能做出来一斤酥油。类似孟良老家的芝麻香油,都是吃饭时候的点睛之笔。干货则是馕饼居多,晚上吃一顿有肉、面的主食,然后大量饮茶,冬天可驱寒,夏天可解暑。

周虎作为大哥,走在最前面,扛着整整一麻袋洋葱,周小月则是提着两块砖茶。木拉提白内障的母亲,早就被他的小妹妹巴哈古丽搀扶着等在门口。接到了礼物,用手仔细的摸索一遍,看得出来是真心的喜欢他们的礼物。进门之前,母亲吩咐小古丽拿着一个黄铜色的水壶站在门口。因为他们最真诚的招待客人的食物是手抓羊肉,这样的牧民家庭,家里可是真的一双筷子也没有。想吃肉必须用手抓,所以没进门之前第一件事就是招待每个客人洗干净双手。也不是用汉族人习惯的洗脸盆,而是古丽用水壶里面的温水帮客人冲洗。进了毡房的门,是一个占了半间屋子的类似东北的大炕。上面铺了很有民族色彩的毛毡子,以红色黄色等等鲜艳的颜色居多。炕上中间有个小桌子,老母亲很热情的招呼他们围着小桌子盘腿坐下,自己则是坐在了类似炕沿的位置,安排了年龄最大的客人周虎坐在了正对门的主位,木拉提陪坐旁边。哈族人的家庭是没有凳子或者沙的,所有男人都是类似和尚打坐时的盘腿而坐。叉开腿的席地而坐,在餐桌上会被认为没有教养。

目光扫视桌面,看的出来,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对于今天来拜访的客人,应该是拿出了家里所有的好东西。每个人面前有一个精致的玻璃小碗,里面是类似蜂蜜水加了杏脯的甜点。中间满满一大盘子油炸馓子,孟良没想到哈族人居然也爱吃自己老家也有的馓子。另外一大盘子切成片的粗粮面包,看掉渣的程度应该挺硬的,旁边精致的一小碟子金黄色的酥油。等所有人落座,小妹妹又端进来了热气腾腾的不能说大盘,算是中等盘子的肉食。老母亲声音很大的说了一串话,木拉提翻译过来意思是“今天来了尊贵的客人,本来应该杀一只羊款待的。但是家里只有四只羊了,两只太小,两只怀孕的母羊,实在是不舍的杀掉吃肉。”

说完脸有愧色。周虎几人连忙摆手,表示这已经是他们自从来了西北,被尊为客人规格最高的一次了。

木拉提抽出了自己珍藏的英吉沙小刀,边分割肉食边给客人介绍。盘子里面有一些风干牛肉,有一小段熏马肠,还有一些他昨天用家里一只鸡去邻居家里换的羊杂。本来按照习俗,是应该有羊头的,羊头摆放对着最尊贵的客人。让客人用自己的刀分割羊头,最好的部位先给老人,羊耳朵分给小孩子据说吃了听大人管束。但是今天没有羊头,只能一切从简。后来得知邻居家给了羊尾巴油,以及肠子心肝肺,但是羊头死活不给,除非再加一只鸡才肯换。这里放牧的绵羊居多,山羊很少。据说是因为山羊吃草太狠,恨不得把草根都刨出来吃掉。长期养山羊,对草场是一种破坏。所以慢慢的,每家每户羊群里都是拖着两个大屁股蛋的绵羊。这个大屁股蛋,端上桌子就是白花花的两坨羊尾巴油了。没有羊头,木拉提按照习俗只能把羊尾巴油仔细的分割成薄薄长条,类似我们今天吃火锅时候的牛肉卷。放在了每个客人的手里。孟良几个人相视一眼,面色尴尬。这白花花的羊油,不带一丁点瘦肉,能咽的下去?但是入乡随俗,他们也害怕礼数不周,惹了主人家不开心。孟良闭着眼睛,一口吸溜了进去。还真的别说,吃下去之后满口余香,一丁点骚膻味都没有,有的只是纯净的新鲜羊肉香味。吃完一口,再来一片切好的生洋葱这滋味,简直美极了。小古丽一直在偷瞄孟良碗里的蜂蜜水杏脯,因为只有他不爱吃甜食,所以这一碗几乎没有动。拜托木拉提翻译了半天,才把杏脯硬推给了小妹妹吃。小古丽开心的蹦蹦跳跳,给每人洗了碗重新倒了刚烧好的奶茶,才躲出去享用自己的甜品去了。

原来哈族社会,存在严重的男尊女卑习俗。女人是不能上桌的,老母亲因为在场年龄最大,所以允许坐在炕沿。如果今天来的客人里面有跟她年龄相当的甚至更年长的,那她也是不能坐在旁边的,只能蹲在旁边等待男主人使唤。边吃边聊,木拉提介绍母亲的拿手美食其实是那仁。把煮熟的羊肉切成小块覆盖在面条上的一种美食。但是现在眼睛看不见了,古丽还没有学会揉面,所以今天没有做出来感到很惭愧。孟良几人则是诚惶诚恐,连连表示,带了这么点礼品,受到这样的款待,已经是这辈子闻所未闻的最高规格了。

在这个艰苦的岁月里,即使一件小事也能让孟良几个人期盼一整天。一个白天的辛劳不提,似乎时间过得很快。天渐渐黄昏,到了他们出去木拉提家里做客的时间。木拉提也是兴高采烈了一天,搓着手带着一如既往的憨厚笑容,在林场大门恭候几人。去他家的路程并不遥远,走过了一个小山头,往平坦的草场前进了两个路口,就到了他们家所在的七小队。说到这里,孟良想起来一些有异于内地的地名称呼。由于西北生产建设兵团的存在,这里的很多地名都充满了年代色彩。例如萨尔塔木乡,汉族名称则是团结公社,加依勒玛乡汉族名称是胜利公社等等,公社的下面也不叫村,而是各种以数字排列的生产小队。

进了七小队,看见了完全迥异与内地汉族村落的建筑风格。因为地广人稀的原因,每一家都有个巨大的院子,不管家里牛羊多不多,牛羊圈都很大。每一家周围的墙上都贴满了牛粪,据木拉提介绍这是他们最天然的燃料,做饭以及冬天取暖很少有人家会奢侈的烧煤,大部分家庭都是烧牛粪。进了院子,孟良扫视一周,看见了四只羊,两条狗,一头小牛以及满院子溜达的三四只鸡。这可能就是木拉提一家人所有的财产了。哈族人家,一个家庭富裕与否,大致都是一眼能看出来的。最基本的判断就是家里牲畜的数量,数量多就是富裕人家,数量少则是贫苦人家。所以孟良终于理解了哈族人每次见面打招呼的那句“贾克斯嘛?”

的含义。原来这句问候,是问对方家里的牲畜健康不健康,在牧民们千百年来形成的问候里,两个长时间不见的旧相识,某天见了面,第一句问候就是问对方家里的牛羊怎么样?有没有病灾?在他们的认知里,牛羊好,一家人生活就好,牛羊不好,一家人的生活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哈族牧民从当年秋末到来年春季,近半年时间固定的居住地方称作冬窝子。他们的饮食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族人的日常饮食里,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能一日无茶。所以林场的老资格工人才推荐他们最合适的礼品就是砖茶。他们的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喝用砖茶煮出来的奶茶,奶茶的做法很简单是在煎好的浓茶里加点盐,再兑点煮沸的新鲜牛奶和奶皮子或者酥油。酥油可是金贵东西,据说大概需要百斤鲜牛奶,最终才能做出来一斤酥油。类似孟良老家的芝麻香油,都是吃饭时候的点睛之笔。干货则是馕饼居多,晚上吃一顿有肉、面的主食,然后大量饮茶,冬天可驱寒,夏天可解暑。

周虎作为大哥,走在最前面,扛着整整一麻袋洋葱,周小月则是提着两块砖茶。木拉提白内障的母亲,早就被他的小妹妹巴哈古丽搀扶着等在门口。接到了礼物,用手仔细的摸索一遍,看得出来是真心的喜欢他们的礼物。进门之前,母亲吩咐小古丽拿着一个黄铜色的水壶站在门口。因为他们最真诚的招待客人的食物是手抓羊肉,这样的牧民家庭,家里可是真的一双筷子也没有。想吃肉必须用手抓,所以没进门之前第一件事就是招待每个客人洗干净双手。也不是用汉族人习惯的洗脸盆,而是古丽用水壶里面的温水帮客人冲洗。进了毡房的门,是一个占了半间屋子的类似东北的大炕。上面铺了很有民族色彩的毛毡子,以红色黄色等等鲜艳的颜色居多。炕上中间有个小桌子,老母亲很热情的招呼他们围着小桌子盘腿坐下,自己则是坐在了类似炕沿的位置,安排了年龄最大的客人周虎坐在了正对门的主位,木拉提陪坐旁边。哈族人的家庭是没有凳子或者沙的,所有男人都是类似和尚打坐时的盘腿而坐。叉开腿的席地而坐,在餐桌上会被认为没有教养。

目光扫视桌面,看的出来,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对于今天来拜访的客人,应该是拿出了家里所有的好东西。每个人面前有一个精致的玻璃小碗,里面是类似蜂蜜水加了杏脯的甜点。中间满满一大盘子油炸馓子,孟良没想到哈族人居然也爱吃自己老家也有的馓子。另外一大盘子切成片的粗粮面包,看掉渣的程度应该挺硬的,旁边精致的一小碟子金黄色的酥油。等所有人落座,小妹妹又端进来了热气腾腾的不能说大盘,算是中等盘子的肉食。老母亲声音很大的说了一串话,木拉提翻译过来意思是“今天来了尊贵的客人,本来应该杀一只羊款待的。但是家里只有四只羊了,两只太小,两只怀孕的母羊,实在是不舍的杀掉吃肉。”

说完脸有愧色。周虎几人连忙摆手,表示这已经是他们自从来了西北,被尊为客人规格最高的一次了。

木拉提抽出了自己珍藏的英吉沙小刀,边分割肉食边给客人介绍。盘子里面有一些风干牛肉,有一小段熏马肠,还有一些他昨天用家里一只鸡去邻居家里换的羊杂。本来按照习俗,是应该有羊头的,羊头摆放对着最尊贵的客人。让客人用自己的刀分割羊头,最好的部位先给老人,羊耳朵分给小孩子据说吃了听大人管束。但是今天没有羊头,只能一切从简。后来得知邻居家给了羊尾巴油,以及肠子心肝肺,但是羊头死活不给,除非再加一只鸡才肯换。这里放牧的绵羊居多,山羊很少。据说是因为山羊吃草太狠,恨不得把草根都刨出来吃掉。长期养山羊,对草场是一种破坏。所以慢慢的,每家每户羊群里都是拖着两个大屁股蛋的绵羊。这个大屁股蛋,端上桌子就是白花花的两坨羊尾巴油了。没有羊头,木拉提按照习俗只能把羊尾巴油仔细的分割成薄薄长条,类似我们今天吃火锅时候的牛肉卷。放在了每个客人的手里。孟良几个人相视一眼,面色尴尬。这白花花的羊油,不带一丁点瘦肉,能咽的下去?但是入乡随俗,他们也害怕礼数不周,惹了主人家不开心。孟良闭着眼睛,一口吸溜了进去。还真的别说,吃下去之后满口余香,一丁点骚膻味都没有,有的只是纯净的新鲜羊肉香味。吃完一口,再来一片切好的生洋葱这滋味,简直美极了。小古丽一直在偷瞄孟良碗里的蜂蜜水杏脯,因为只有他不爱吃甜食,所以这一碗几乎没有动。拜托木拉提翻译了半天,才把杏脯硬推给了小妹妹吃。小古丽开心的蹦蹦跳跳,给每人洗了碗重新倒了刚烧好的奶茶,才躲出去享用自己的甜品去了。

原来哈族社会,存在严重的男尊女卑习俗。女人是不能上桌的,老母亲因为在场年龄最大,所以允许坐在炕沿。如果今天来的客人里面有跟她年龄相当的甚至更年长的,那她也是不能坐在旁边的,只能蹲在旁边等待男主人使唤。边吃边聊,木拉提介绍母亲的拿手美食其实是那仁。把煮熟的羊肉切成小块覆盖在面条上的一种美食。但是现在眼睛看不见了,古丽还没有学会揉面,所以今天没有做出来感到很惭愧。孟良几人则是诚惶诚恐,连连表示,带了这么点礼品,受到这样的款待,已经是这辈子闻所未闻的最高规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