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辘轳诗体大雪飞舞 牡丹绘图满壁生辉(第1页)
杨涛对于辘轳诗体,很熟悉,他创作不少这类题材。他答应下来,思考片刻,马上有了三绝句,他高兴地念起来。谁知众人不听他的,那个退休下来的副县委委员早已铺好纸张,搁好画笔,只等小蕫作画。董师傅看着杨涛面色尴尬、海珍在一旁不知所措,他们二人又是自己的小辈,于是他决定不能扫朋友兴致,只好摊开宣纸作画。
杨涛看众人没谁听他的辘轳诗,顿感郁闷,看董师傅作画一会,他颇感无聊,就走出人群,在屋檐看大片的飞雪入神,海珍见状悄悄跟上去。
在杨涛看见海珍,郁闷顿消,他笑道:“让你看到笑话,人家为了董师傅的《牡丹图》,竟然不听辘轳诗。”
“因为你诗作平平,不及蕫师傅的牡丹图。”
海珍也笑着说。“辘轳诗是什么,别人不听我听。”
蕫师傅原名叫蕫滨,称为小蕫,为了与大董区别,大董年根过八十岁,诗文俱佳。小董年龄六十有余,在外多年,只知牡丹画得好,从没有牡丹真图,今天难得一见,他们怕怠慢董师傅,哪里管杨涛的感受。
杨涛笑着说:“辘轳体诗是一种衔头接尾的诗,它可以像辘轳一样旋转而得名,相传宋秦少游所创,宋苏轼扬广大。
《对雪》是由高骈所写,作品原文如下: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诗人希望白雪能消除人世间一切罪恶,使艰难险阻都变成光洁的坦途。”
《六出飞花入户时》,是人们常用的辘轳体句式。《六出飞花入户时》得诗三绝句,它出现在一二四位置。三位诗友认为我写的不如第一句出彩,所以他们没有关注。”
杨涛又道:“辘轳体杂体诗名。律诗为八句五韵,七言律诗五,将第一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为第二句中,在第三为第四句中,第四为第六句中,第五为第八句中。”
海珍虽然写新诗,通过接触,海珍对杨涛博学多才心里叹服,她弄不明白,杨涛小小年纪古体诗了得。
杨涛说:“你是写新诗的,也在杂志上表十几新诗,《人民日报》,最具权威的报纸也表新诗,可见新诗具有话语权。”
“话语权?古诗协会认为新诗没有章法。新诗具有话语权?”
海珍反问道。
杨涛解释道:“新诗,是从译诗而来,没有诗韵限制。外文是字母文字,诗韵很容易构成,是讲究诗韵的。翻译,诗韵是翻译一大禁忌,所以,译诗是无韵散文。”
海珍认真听杨涛解释,一面又反驳:“古诗与新诗水火不容,都认为对方是垃圾。”
杨涛笑道:“新诗有韵,的确能屏蔽余秀华与海子这类不懂韵的人,能提高新诗入门门槛,是小众文体,古今一理。我想知道靠炒作能提高新诗吗?不能。海子不自杀,能让众人知道他吗?不能吧!余秀华不靠脑瘫炒作能让众人知道?我想,不能吧。至今在头条,有许多余秀华靠抄袭别人作品,上位的。关于爱情,余秀华与杨储策的爱情确能博人眼球,她不是炒作又是什么?杨终于与余离婚,在头条只剩下一地鸡毛,打开头条至今能找到。苏婷与北岛靠勤奋为新诗赢得一席之地,结果被海子与余秀华们败光了。”
海珍低头陷入沉思:“我也说不清古诗与新诗的差异。我写新诗几年,现在反而不会写,不知道新诗好在哪里?”
杨涛听海珍说完,接着道:“新诗门槛低,低到比散文,比小说还低的门槛,谁都可以写,反而不容易出精品,另外新诗没有定型,谁都来上一把,能好吗?新诗有话语权,《徐志摩》的诗,可看一看,其他的,特别是58年的郭新诗,简直是······我都没法说。
我认为,莫言应该写些义和团的故事,山东爆义和团运动,甚至波及我们这里。在县城,还保留下洋教堂,他们是开路先锋,焦作煤矿是英国人开的,可见西方教影响之深,这些我都做了考察。莫言争议很大,在他未获诺奖之前,谁认识他。我估计中国应该是是宗璞吧,中学课本里有她的大名,她写的散文《绿》,我会背呢?她的小说典雅大气!莫言我很佩服他,他创造‘东北乡’在高密,他写的是山东的故事,好的坏的都是山东的,与河南无关,不像贾陈,特别是陈,临死却阴一把河南,镇嵩军围西安,陈写的很详实,结果,河南人与陕西人为此没少打嘴仗,我想说的是李自成是不是陕西人,他扒开黄河淹死多少河南人,在头条又有多少河南人说陕西人坏话,在头条我真都看不下去,还有,陕西有的网友说季子越代表河南,我不知道季子越是何人,他的命头太小,这叫我想起马蓉,马蓉毕竟全国人民都知道,在头条我没有回答他们,我觉得我回答了,我与此人一样下流。”
“所以,你很生气,你看着你的同胞被人侮辱,你不会用下流手段。这正是我欣赏你地方。”
海珍看着杨涛斩钉截铁说道。
杨涛道:“诺奖时,莫言的赔率很高,那时才知道莫,他写的《丰乳肥臀》,我看完后才知道:莫为什么能得诺奖,其他人比他写好的人为什么没得诺奖,这就是原因。现在残雪在诺奖的赔率很高,才知道残雪,残雪是干什么的,写过什么作品,我没看过,全国其实知道她的人不多。方方得诺奖,一点不奇怪。这一点,全国人民知道。余秀华与残雪得诺奖,一点都不奇怪。再说戈壁母亲,新疆河南人占比比山东人大,豫剧,河南话在新疆流行,应该是讲一讲河南,但是奇怪《戈壁母亲》讲的是山东,说明一点,影视文化河南编剧不强。电视《老农民》,完全是河南的故事,电视剧打上山东话。河南是农业大省,电视上演绎河南,那是水到渠成事,打上山东话,我心里一直纳闷,看来,河南编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