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1页)
“商鞅终其一生为秦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了秦朝未来统一的基石,不过他有点酷吏的意思,鼓吹轻罪重罚,某种程度上来说加重了当时百姓所受的压迫与剥削。”
“成大事者,理应不拘泥于小节。”
嬴政听楚江岳讲述完商鞅的生平点评道。
“商鞅说完了,轮到秦惠王了。”
“前面说了,虽然秦惠王处死了商鞅,但他其实还蛮厉害的。他改公称王,是秦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他当政期间东征西战,也为秦未来一统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哈哈,是不是感觉主播说的每一个国君都为秦朝打下了基础,但是这是事实啊,从秦国到秦朝,那些有功绩的杰出君主们确实是缺一不可。”
“而且我觉得秦惠王处理商鞅也算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吧,前面提到过秦孝公试图传位于商鞅,但是他这一举动究竟是真心的还是为了提醒秦惠王提防商鞅,这个谁也说不好。”
“当时商鞅其实算是那种独掌大权,权侵朝野的权臣。因为他推行新政嘛,到了举国皆知的地步,要不然污蔑商鞅的时候那些贵族也不会说世人只识商君不知国君。一山还不容二虎呢,何况秦惠王还是那种野心勃勃雄心壮志的君主。他怎么可能容得下一个能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在民间的口碑超过他的人。”
“大家不要说他是嫉妒啊,想一想,当时可是君主制,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但是商鞅推行新法,是不是有点跟国君平起平坐那个味。”
“就算他能忍,可是他和商鞅不对付啊,一个你早就看不顺眼的人,你现在好不容易手握大权了,你还会继续忍他吗?处理一个你看不惯但是又有才华的人,最简洁的办法就是杀了他。因为这样才能做到你自己不用他,别国也得不到。而且我们从秦惠王的生平事迹就能看出来他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帝王。”
“其实我们细数,有很多帝王君主最后都会料理功臣,这里再强调一次,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思考古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合理,你说这样太残忍了?那要不人家是帝王呢,心慈手软的人还想做一国之君?这边建议做梦比较快。”
————————
1参考《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
秦的发展史
[不愧是主播,熟悉的人身攻击环节一天总要上演那么两三遍。]
[理性讨论,狡兔死走狗烹,这么干真的不会让人寒心吗?]
[回前面,用主播的话说,请结合时代看待。]
“秦惠王解决完商鞅之后,又借此事料理了公子虔等人,证明他其实也不是为了自己泄愤听信谗言。而且商鞅死后,秦惠王也并没有废除新政。”
“秦惠王跟他爹一样,用人也是很大胆的那种。慧眼识珠,任贤用能。也为秦国招揽了许多人才良将。如果说秦孝公最出色的政绩是重用商鞅,那秦惠王最出色的政绩就是重用张仪。”
“说起张仪那可就有话说了,提到张仪,逃不开的话题就是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战国中期产生的一种军事政策,一开始的合纵就是弱国联合起来为了对抗强国,比如当时国力比较强盛的齐国啊秦国啊之类的,连横呢就相当于那种找靠山抱大腿,弱国依附强国。朝秦暮楚就是出自这里的典故。”
“反正大家都有野心,怎么结盟都行对吧。熟悉我的朋友该知道了,我这里只是做一个前情提要,有关合纵连横的提要。”
“我们继续说回张仪,我们都知道张仪是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张仪初到秦国,没过多久就做出了一番功绩封了相,相可是百官之首,由此咱也可以窥见张仪的能力可见一斑。”
“但是他这个相呢,也没当多久,秦惠王就罢免他了,他就去魏国了,虽然这里只是秦惠王和张仪的计策,但是兄弟们,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啊,张仪到魏国,也是相。”
1
“不过张仪到魏国的目的还是为了秦国,他打算让魏国对秦国俯首称臣,给大家伙打个样,这哪个君王能同意啊?反正魏惠王是没同意。魏惠王不同意,秦惠王马上就生气了,他就出兵攻打魏国,连下两城,然后暗地里给张仪的待遇更上一层楼。”
“好家伙,这给我们张仪感动的,后来魏惠王去世了,魏襄王即位,张仪又旧事重提,那你说,这当爸的不同意的事?当儿子的能同意吗?当然,也有这种可能,但是魏襄王不是这种可能啊,他也没同意,那这下没法子了。秦国只能又来打魏国,显而易见,魏国没赢。”
“但是啊各位同学,别忘了,咱还有个合纵联盟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楚老师你真的,我哭死。]
[主播醒一醒,别再做历史老师的梦了,我没开玩笑。]
[哥们直接把历史老师拉黑了说他教得连楚江岳的一根脚指头都比不上,兄弟们,我做得对吗?]
[主播讲秦史打算讲几天?]
[金子到哪都发光,主播到哪都遭殃。]
“韩国、魏国、齐国、燕国、赵国。他们甚至还带上了匈奴,准备一起进攻秦国,但是秦国猛啊,直接还手,直接灭杀韩国的部队,杀了……我想想,杀了八万多个。”
“那些联合起来的国家简直被秦国吓了个半死。然后张仪再次劝说魏襄王,这次魏襄王骨头不硬了。魏国就退出合纵,对秦国低头了。张仪完成任务了,就重新回秦国当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