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玉长安傅煜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痛失忠臣(第1页)

63oshu,

更正一下:本文朝代由大夏改为大周。

烽火戏诸侯是西周的故事,不是夏朝

尚书左仆射梁国公王桥府上。

前厅此时气氛凝肃。

两鬓已经有了些许白霜的王桥看着正值壮年的将作少匠闫让,一时惊呆得说不出话来。

就在刚刚,闫让给他带来了一个骇人的消息吏部尚书戴荣一个时辰前,在家中病故了。

闫让向王桥报了丧后,心头也是沉甸甸压了块石头般,半晌说不出话,王桥命人端上来的上品香茶也无心喝了。

“戴尚书府里应是已经派人去宫里向皇上报丧了,只是”

闫让有些为难,说道,“戴尚书生前生活是出了名的简朴,尚书府里也没有个象样的正屋,只怕家中举丧会连个祭祀的地方都没有。”

而此刻,内朝的两仪殿内,皇帝也已经接到了这个消息,也同样为戴尚书府中简陋,恐无祭奠的场所为难。

“朕当年打算重修洛阳宫,戴荣就进谏说,此前已经重修了九成宫,关中、河西又都在增置军队,壮丁已被役使殆尽,导致民间人口短缺,壮丁所剩不多,如果重修洛阳宫,又让百姓家中的重劳力服役,势必使百姓一整个家庭全都废于农事,就算老百姓家中的老弱妇孺全都拼力劳作,也难以维持生计,届时势必会引起百姓的怨恨。”

皇帝娓娓道来,一声叹息“戴荣与朕并无骨肉之亲,他能忠直体国,知无不言,赤诚之心天地可鉴。他劝朕节俭自律,他自己也是率先奉行勤俭节约的风气,只有他自己也这么做了,他的进言,朕才会听。朕痛失如此忠臣,如断臂膀,实是大周的损失。”

见皇帝长吁短叹,悲痛不已,殿内站着的左武侯大将军周昌和礼部侍郎魏宾齐声道“皇上请节哀。”

皇帝情绪激动,哪里能节哀得了他红着眼眶说道“戴荣生前,朕进封他的官爵,就是要酬报他的一片赤诚之心,却没想到他洁身自好,勤俭节约,身后竟连一处祭奠的宅子都没有,是朕对不起他啊”

皇帝说着,向周国舅投来一道红红的目光,让周国舅不由一凛。

“命官府为戴荣设立庙宇,以供治丧祭奠之用,这事就交给你吧,辅机。”

周昌不敢有违,拱手说“微臣遵旨。”

周昌与戴尚书实际上有过一段过节

大周卫禁律规定,官员在进入东上阁时必须解下佩刀,而周昌有一次却违犯了卫禁律,佩刀进入了东上阁。负责此案的官员判定监门校尉失职,罪当处死,而周昌误带佩刀入宫,却只罚铜二十斤。

戴尚书对这样的判决提出疑义,称监门校尉没有察觉周昌佩刀入内,与周昌忘记解下佩刀进入东上阁,都属于一时疏忽。如果一个判处死刑,另一个却只罚铜二十斤,恐怕有失公允。

戴尚书又说,当然了,周昌对大周的功劳众所周知,如果皇帝要念及周昌有功而从轻处置,那也是律法管不着的事情。

此言一出,皇帝便道“法律乃是天下共同遵守的,怎能因为周辅机是皇亲国戚而不执行”

乃命重新议罪。

最后在戴荣的声援下,皇帝免除了监门校尉的死罪,却也因此让周昌心里有了芥蒂。

正因这段过节,皇帝认为让周昌负责为戴尚书设立庙宇一事最最稳妥,而周昌自然也明白皇帝的意思,旋即领命去了。

皇帝又对魏宾说道“玄成,朕决定罢朝三日,追赠戴荣为尚书右仆射、道国公,赐谥号为忠,让银青光禄大夫蔚县南为他撰写碑文。蔚县南五年前就辞官归居,所以他那里还需你替朕去走一趟。“

友情提示蔚县南,蔚作姓氏的时候,读音为玉

魏宾忙跪地领命“请皇上放心,蔚大人乃我朝书法大家,皇上命其为戴尚书撰写碑文,相信蔚大人定然责无旁贷,决不辱命。”

皇帝终于都交代妥当,但想到戴尚书的病故,仍旧郁郁寡欢,不得笑颜。

手里握一把拂尘的太监许良方立即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一个碧玉年华的宫女,宫女手里端着茶盘,茶盘上放一盏香茗,两人都低着头,步履轻悄进来。

走到御案边,良方太监朝后招了招手,那小宫女就低着头将茶盘奉上。良方太监从茶盘上端下香茗奉到皇帝跟前,皇帝随手接过喝了。

香茗入口,不由一顿。

皇帝的目光落向那端着茶盘的宫女,宫女虽然低着头,皇帝还是能看出,她此前从未在御前当过差。

“皇上,这是新选出来的御前奉茶。”

良方太监小心介绍道。

皇帝跟前伺候的宫女都是有品级的,有一定家庭背景的女孩子才可以参选,虽是个奉茶,日后的前途大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