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黄帝内经的饮食智慧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6人体形态学新视角 探索脏腑经络与六合的奇妙交织(第3页)

“脾生肉”

则是指脾脏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肌肉的生长和育。因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是构成肌肉的主要物质。当脾气健运时,水谷精微得以充分吸收和利用,肌肉就能得到充分的滋养而达健壮。

“肉生肺”

在这里可能有些间接。在中医理论中,并没有直接提到“肉生肺”

的说法。但我们可以理解为,肌肉的强健有助于呼吸功能的正常挥,因为呼吸肌的强壮与否直接影响到呼吸的深度和频率。而肺主气司呼吸,因此可以间接地理解为“肉生肺”

最后,“脾主口”

是指脾脏的功能与口腔的健康密切相关。因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当脾气健运时,水谷精微得以充分吸收和利用,嘴唇就能得到充分的滋养而红润有光泽。反之,当脾气虚弱时,水谷精微不能充分吸收和利用,就会导致嘴唇干燥、无光泽甚至脱皮等症状。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这一说法是中医五行理论中关于土、脾、口、肉、甘等概念和相互关系的阐述。它体现了中医理论中人与自然、人体内部各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

中医的五行与脏腑经络理论,特别是与“脾”

这一脏腑的对应关系。在中医的五行理论中,土代表着生长、承载和化生的能力,与脾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天为湿”

,指的是自然界中湿润的气候,这与脾主运化的功能相呼应,因为脾能运化水湿,使水液在体内正常代谢。

“在地为土”

,直接指出了土与脾的对应关系,土作为五行之一,象征着滋养和生长,与脾的生理功能相契合。

“在体为肉”

,意味着脾主肌肉,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才能为肌肉提供充足的营养,使其保持强健。

“在脏为脾”

,这是五行与脏腑对应关系的直接体现,脾作为五脏之一,与土行相对应。

“在色为黄”

,黄色是土的代表色,也是脾的色泽,脾的健康状况常常通过面色反映出来。

“在音为宫”

,宫音是五音之一,与土行和脾相对应,代表着和谐、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声为歌”

,这里的“歌”

可以理解为愉悦、和谐的声音,与脾的运化功能带来的舒适感相呼应。

“在窍为口”

,口是脾的外窍,通过饮食的摄入,脾得以挥其运化功能。

“在味为甘”

,甘味是脾所喜的味道,适量摄入甘味食物可以滋养脾胃。

“在志为思”

,思为脾之志,过度的思虑会损伤脾气,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通过五行理论将自然界的万物与人体内的脏腑经络相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理论。在这个系统中,脾与土行相对应,通过运化水湿、滋养肌肉、面色反映等方式,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生理功能。

我们来谈谈“思伤脾怒胜思”

这一部分。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度思虑会伤害脾的功能,因为思考过度会导致气血郁结,影响脾的运化能力。而“怒胜思”

则意味着,在适当的情况下,愤怒的情绪可以化解过度的思考,恢复脾的正常功能。但请注意,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频繁怒,因为过度的愤怒同样会伤害其他脏腑,如肝脏。

接下来,我们谈谈“湿伤肉,风胜湿”

。在中医看来,湿邪是一种阴邪,容易侵袭人体,导致气血不畅,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湿伤肉”

意味着湿邪会伤害肌肉的健康。而“风胜湿”

则是指风邪具有疏散湿邪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除湿邪,恢复肌肉的正常功能。

最后,我们来看看“甘伤肉酸胜甘”

。在中医五味理论中,甘味可以滋养脾胃,但过度摄入甘味食物会导致脾胃功能过盛,反而伤害肌肉。这是因为甘味食物容易滋生痰湿,痰湿阻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肌肉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酸味食物具有收敛作用,可以制约甘味的过度滋养,防止脾胃功能过盛,从而保护肌肉健康。

中医的五行学说以及情志与脏腑的相互作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健康观念。通过了解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避免过度思虑、湿邪侵袭和甘味过度等问题。

肺脏涉及到了中医的五行理论,特别是金与肺、皮毛以及肾的关系。在中医的五行理论中,金对应着秋季,秋季的天气特点是干燥,因此有“西方生燥”

之说。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进一步滋养了金的属性,使其得以生。

接下来,“燥生金”

则强调了干燥的气候对金这一属性的促进作用。金在五行中不仅代表了秋季和干燥,同时也与肺相对应。肺主气司呼吸,与大自然的金气相通,因此“金生辛”

便意味着金(或者说秋季的干燥气候)促进了辛味(一种辛辣、刺激的味道)的形成,而辛味又能进一步滋养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