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炎黄国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二章 分数录取修改版(第2页)

不过也有好消息传来,就是明年高考放在7月夏天举行,这次考不上的话,大家复习半年后马上又迎来一波卷土重来机会。

届时1978年将成为许多考生难以忘记的年份,春季迎来77届的大学新生入校,秋季又要接收78届的新生报到。

八零一一厂所属的“远志中学”

被征调为高考考点,所以这些天厂里宿舍挤满了前来投亲靠友入住的准考生。

到1977年,国内外形势大为改观,因此军工厂的管理放松了许多。

除了进入厂区大门需要登记,并且不允许进入生产区,访客可以随意在厂区内走动。

周逸从未见过那么多拿着书在路边苦读的人,他们在食堂匆匆用餐后就找地方翻开书本复习,毕竟多压中一道题可能就领先上千人的身位。

原因在于高考是选拔式考试,你只要挤入前5%的行列之中即可。

“书有什么好看,我家里一大堆,看都看不懂,真不明白大人的想法。”

周逸一边摇头,一边对跟在自己身后的曾其立说。

“我妈说读书才能有饭吃。”

同样疑惑的曾其立,只好拿出家里大人教导的话来应付。

“笨蛋,现在你不读书还不是一样有饭吃,这些话都是大人用来骗小孩子的。

我就算是饿死,将来没饭吃,也不会像他们这些呆子一样傻傻地在路边看书!”

班主任郑翠翠这些天没来,换了一个老师代班,这让周逸感觉身上没有束缚,说话也恢复了往日的霸气。

考试期间,俞美诗语文自觉地考得还可以,毕竟她在小学担当的就是语文老师。

但伴随数学、政治、历史和地理四个科目的来临,她感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许多地方连编都编不出来。

毕竟她是65届高三毕业,至今已经12年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点,资历可是比老三届还要高。

再加上复习期间,丈夫周建国外出学习,她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实在精力有限忙不过来。尤其想让周逸帮忙照看妹妹,谁想到他口中答应得好,一转眼就不见了人影跑去跟其他同龄人玩,只留下年幼的妹妹孤零零呆在家里。

反观郑翠翠考得十分轻松,她原来基础就打得牢,而且还一直保持复习,跟其他人相比,足足多出至少2年时间。

而且由于临时决定恢复高考,为了照顾广大考生们久疏考试阵仗,所以出题难度相对降低了许多。

若不是为了不出差错,郑翠翠肯定是考场第一个交卷的考生。

考完一估分,郑翠翠就觉得自己肯定能上大学,估分在39o分以上,就是能不能上复旦不敢肯定。

反倒是俞美诗心里忐忑不安,她估分仅在22o分出头,看来情况不容乐观。

此次高考,还诞生了姑嫂同考的佳话。

俞美诗这个大嫂,和刚高三毕业不久的周建国小妹,一同步入考点同场竞技。

半个月后,高考放榜的日子到来,考生们的分数纷纷出炉。

郑翠翠果然不愧是八零一一厂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她考取了4o2分的好成绩,在皖南山区万余名考生之中名列文科第3名,非常顺利被复旦大学新闻系录取。

得知好消息的郑云德当晚破例喝醉,牢牢拉着女儿的手说感谢她为家里争光了,父女之间长久的隔阂终于一朝清零。

至于儿子郑如龙也参加了高考,他实际文凭是技校,但以工人名义报名,也没敢报考本科,只选择了大专院校专业。

分数只有169分,成为诸多陪太子读书大军之中的一员。

而俞美诗只考了231分,没有达到27o分的大专录取分数线,但达到了21o分的中专分数线。

中专就不考虑去读了,毕竟自己在八零一一厂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俞美诗想着再复习半年拼一把明年的高考。

她跟录取线相差了4o分的差距,经周建国的分析,若是用6个月时间认真复习的话,有很大几率可以上线就读。

反倒是她的小姑子,周家小妹常挥,以32o分上了本科分数线,进入沪江化工学院就读。

之前她只是高三毕业等待工人身份分配工作,现在考上了大学就转身成为了干部,将来国家会分配更好的工作待遇。

一场高考,考生们凭实力各有际遇,原本一样人生也从此在十字路口分道而行,迎来了天差地别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