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教室内静悄悄的,空调机呼呼地向上吹着冷风,冷气顺着天花板蔓延整个室内。
讲台上莫添身后黑中透出点墨绿的黑板上苍劲有力地写着,蜀道难三个大字。
“但以上三种说法经后续多方验证,皆不符合史实,”
他手撑着讲台,“是以第四种说法才是大众认可的、具有可考性的。”
他接着说:“这篇文章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元年至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底下的孩子们都安静地听着,莫添直起身子,看着他们笑了,说:“你们有没有现,无论哪种说法,都突出一个‘难’字。这篇文章的题眼同样是难——蜀道难,人生难。”
“《蜀道难》以描述蜀地环境恶劣过渡到末尾点出小人恶劣,”
他说,“李白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大家参考。”
讲台下,坐在座位上的孩子们都抬头看着讲台上,莫添转了话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会在开学第一周带你们学习这篇课文吗?”
“我只是想告诉你们,蜀道难。”
他顿了顿,“李白劝王炎,前路艰难,你且快快离开吧。但王炎或许有不得不去蜀地的理由,他有自己的考量。李白作为好友能劝一句前路艰险,却不可能代替他去感受。”
“此外,李白写的是人生前路,你们背的是题目考卷。《蜀道难》固然是你们学习道路上的一道难关,但请珍惜这道难关,因为跨过之后,没了课本题海,你们面临的是真正的蜀道难人生路。”
“我希望语文在你们眼里,不止是一个数字,也不单是一道难题,”
他说,“无论是诗词歌赋,亦或是文章经典,都应该是前人叙出后人未走的路,后人看清前人历经的桥。希望你们看待学习,能保持激情,寻找乐,无论是哪一科,无论你喜欢与否。”
一长段话说完,莫添停下来,突然很生动地挑了下眉:“当然,以上都是屁话。”
全班哄笑。
“没有人会喜欢学习课本,没有能对日复一日的日子保持热情。我当学生那会儿也很讨厌学习。我相信,你们在座的绝大多数人不喜欢学习甚至于是嫌恶学习课本,我们作为老师劝告你们要拥有对学习的热情,但你们很难做到,就像木炭灰烬即便是遇上大火也不能再燃。”
“最后做个总结,”
他说,“剩下的两年高中时光学习之路定然不轻松,特别是到了高三。对于你们这个年纪来说,高考就是悬在脖子上的铡刀,咔哒一刀下来,你就不知道你去哪里了。但这也是美好的时光,你们正当年,正青春。你们的压力来源于父母家庭老师同学,同时你们知道你们无需真正直面生活的真正压力。不直面生活的压力,无需考虑活下去的苦难,你们永远有退路。”
“李白不能代替王炎,也不会有人替你们去感受人生。”
“珍惜这段时光,好好学习,好好玩乐,别急着长大。”
“时光很快,”
他说,“前路艰难,万忘诸君心绪仍坚。”
叮铃铃——下课铃乍然惊扰了一室寂静,站在讲台上的人挥了挥手:“语文没有作业。周末愉快!”
“。。。。。。”
莫添走出教室几秒后,第一排的同学推开盖住作业的黑板,哗啦一声,教室才沸腾起来。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