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围剿 1(第1页)
当盖伦接收到国内的加急命令后,也只能不待军队完全休整好,向国内开拔。
而在德亚王国的援军回来之前,根据地的革命军也没有闲着,根据地的势力开始向德亚王国贵族们的核心势力区扩张。
在上一场战役中,德亚王国俘虏的许多战俘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根据地诉苦,再教育的流程下,大批底层的士兵向根据地倒戈。
特别是临时拉过来凑数的农奴兵,在诉苦后倒向革命军时是最快速也最坚定的一批。
初次脱离压迫的农奴们迫切的想要让革命军将革命扩展到他们的亲人身边,在农奴们的带路下,革命军顺利对向贵族们的私人庄园发起了解放运动,专门针对贵族们的农奴。
面对自由的诱惑,往往因为各种理由被迫沦为农奴的奴隶们,迅速的向革命党拥抱而来。
在第一个奴隶敢于向革命军求救之后,接二连三的整个解放运动开始蓬勃的发展起来,而贵族们依靠农奴运行的庄园经济也陷入了粉碎性打击。
当贵族们知道自家的产业赖以维持的根基,大批的农奴为革命军所释放之后,几乎所有的贵族都破防了。
在贵族们的强制压迫下,城市中的城防军被迫出城去进攻革命军。结果显而易见,任何出城的军队都遭受到了严厉的打击。
于是,之后无论贵族们再如何压迫,城市里的城防军也不愿意再动弹,只是想着在等待前线的主力回援。
甚至在革命势力大规模扩张威胁到一些城市时,城中的城防军还主动收缩放弃了外围的一系列城市。
看到德亚王国主动放弃城市,根据地也不客气,敌进我退,敌人丢多少我军就吃多少。而在德亚王国防守脆弱的乡村里,革命军更是望风披靡。
德亚王国贵族们只能拒守大城市,而这些大城市最后,也逐渐成为被乡村分割的一个个孤岛。当李押送着大批物资返回根据地时,见到的就是这副情景。
通过李归来后的报告,前委也知道了两国前线大战的详细情况,同时根据李的叙述,马恩也确认在如今的形势下,德亚王国军队主力的回援将很快到来。
刚刚经历过一场大胜的赤旗军对马恩和李的担忧有些不以为然,然而,作为领袖的马恩需要对整个根据地负责,面对接下来更残酷的战争,马恩紧急召集了前委会议。
“李所汇报的,大家都听过了,我就不再多赘述了。我知道大家对战局现在都有一股乐观的看法,然而我认为接下来,才是对革命党,对根据地最大的考验。”
一边讲,马恩一边用手重重的叩向桌子。
在马恩严肃的警示下,前委众人终于收敛了乐观心态。马恩见此,接着说道,“我说的,大家不应对此时的革命形势太过乐观,要谨慎的行动,重视接下来的敌人。”
这时候小格斯举起了手,在马恩的示意下小格斯站起来,说道,“马恩先生,我知道我军下一步的敌人是刚从前线返回的敌人精锐。
不过李委员不是说了吗,他们也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战,还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我认为以赤旗军现在的战斗力,完全没有必要畏惧对方。”
听到小格斯这番言语,负责军队工作的乌鸦和刀妹也禁不住点了点头。就连刚刚归来的李也在心中认同赤旗军完全不弱于德亚王国主力军团。
看到众人相当有信心,马恩心中是非常欣慰的,不过在场的干部还是太年轻,缺乏更多的阅历。
马恩打断众人的遐想,说道,“德亚王国主力军团虽强,但我革命军应对起来还是非常轻松的。
不过,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只有一个德亚王国,大家别忘了,根据地可是横跨艾亚山脉两边,另一端可是在诺斯王国境内。”
听闻此言,刀妹首先感到惊讶,毕竟她之前就在诺斯王国起义。
刀妹询问道,“马恩先生,诺斯王国应该短时间内不会再发动大规模进攻了吧!毕竟他们刚刚结束一场大战,而且在战场上还没有占到便宜。
就连您之前击败他们收税的卫兵,他们到现在也没有进行报复。
而且德亚王国和诺斯王国现在还是敌对关系呢,难道他们还会联手进攻根据地吗?我看如果他们能联手,除非有一天海贼都能成为天龙人。”
听闻刀妹的话,马恩心想未来海贼还真能当天龙人,接着摇了摇头回答道,“我们不能太过相信贵族们的节操,现在革命发展到这种程度,在德亚王国已经如同燎原之势。
我问一下大家,现在贵族们是更痛恨与他们作战了数十年的敌国,还是更痛恨我们呢?”
刀妹此时已经坐下,剩下的人也都陷入了沉思。
马恩接着说道,“没错,我相信贵族们现在相比于有数十年世仇的敌国,他们还是更痛恨我们革命党。毕竟,诺斯王国赢了也不过是刮他们一笔钱。而我们革命党人对他们来说不仅要钱,而且要命啊,我们所做的事可是在掘贵族们的根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那些贵族们而言,就算放下仇恨向敌国卑躬屈膝,也好过与我们革命党人妥协。按我所想,接下来根据地面对着围剿可不是之前那些小打小闹,不仅仅是德亚王国和诺斯王国的反动军队都会出动镇压革命运动。
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要做好准备,准备好即使面对更多敌人的围攻也要绝不放弃。接下来,根据地的动员不能停下来,部队也要严阵以待。
这次也是对我们根据地建设的一大考验。无论再苦再难,最坏的情况无非是八宝水军也加入进来。但我相信,这次进攻无论敌人的力量有多强大,只要根据地的民心在我革命军,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我们和根据地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