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1页)
怕是连皇帝都要夸奖这个儿子而不是训斥他呢!
大阿哥想得很好,要是能实现,自然很好,但是谁让他一意逞勇的时候还落入了外逃的噶尔丹设置的陷阱呢?
福全把他救出来的时候一脸的不忍直视,这下子好了,福全贻误战机,大阿哥则是不听主将号令,二人都犯了大错,等着皇帝惩处吧!
救回了大阿哥,又认为噶尔丹已经远遁,已是追不上了,福全竟径自收兵回去向皇帝复命了。
若说前头他犯的错还不算严重的话,自作主张、擅自收兵就是重罪了。
噶尔丹逃之夭夭,因着准噶尔部对地理的掌控比入关之后的八旗还要强上许多,皇帝久追无果,再加上大军粮草不足,只好收兵回朝。
回朝之后,朝廷官员的功过赏惩都要细论,福全犯了这么大的错,自然不能免责。
当然犯了错的不只福全,还有康熙皇帝另一个兄弟恭亲王常宁。
他们两个的罪责都差不多,都是击败噶尔丹却没有穷追。
福全与常宁是皇帝现在仅存的两个兄弟,要说重责,为了表现手足情深,皇帝也不会把他们怎样。
只是皇帝对他们的处罚,却是能看出皇帝的态度来的。
胤禔是皇帝的儿子,关系与皇帝的兄弟又有不同,福全等人忧心忡忡的时候,胤禔却已经得到了面圣的机会。
既然占了先机,胤禔自然不会把错全揽到自己的身上,保全他眼中“误命”
的福全。
要说谁的责任重一点,福全既是左路军的主将,又是皇帝的兄长,常宁的右路军也隐隐的受他的影响,自然是他的责任要大一些,胤禔这么说也没错,只是不够仗义,况且以侄子的身份议论伯父的过失,在皇帝的眼中又是失分的一项。
负责议罪的大臣以福全误事甚重的缘故,最后得出夺爵的论处,只是皇帝另外下谕命福全自辩,还特意传话于大阿哥,道是若是福全的自辩之词与他的有出入,必要“置汝于法”
。
皇帝如此偏袒的行为,自然让福全深受感动,他也知道,自己不过是皇帝的异母兄,胤禔却是他的长子,切不可将皇帝置于尴尬的境地之中。皇帝既已如此偏袒于他,他也该识趣儿点,不仅不能像他原来打算的那样把胤禔在军中的恶行诉诸于众,还得主动将所有的罪责都担下来。
福全认领了全部的罪责,皇帝却不能真的将他夺爵,这置他的颜面于何地?难不成要让天下人都以为皇家没有骨肉亲情吗?
最终福全和常宁都得了个“罢议政,罚俸三年”
的处罚,简直不痛不痒,纵是福全比常宁多了项“去三佐领”
,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此次征讨准噶尔没有捉着噶尔丹,便算是失败,皇帝自然很不高兴。
而且回朝之后,还有一大堆事让他忙得焦头烂额。
此战阵亡的大员不少,其中身份最重的当是皇帝的舅舅佟国纲。
皇帝本是要亲自去吊丧的,只是从关外回来之后,他自二月份便开始的病情便愈发严重了,竟严重到不能随意行走的地步。
圣体有恙,纵然圣上亲临是难得的荣幸,佟家的人也不敢让皇帝真的过来。
若是皇帝在佟家出了事儿,该到何处说去?
太子可不似皇帝对佟家那么亲近!
皇帝又令皇子们一齐去吊唁,大阿哥至十二阿哥,到了进学年龄的阿哥竟是都齐全了。
佟家是皇帝的外家,本是众皇子都要争取好感的超然的存在,但是在佟佳氏的女子进入皇帝的后宫的那一刻,佟家就从皇帝的外家、一众皇子们的祖母母族变成了一个同样要扶持皇子的竞争者,对于许多皇阿哥,包括皇太子来说,他们对佟家并没有好感。
因着胤禛之前由孝懿皇后佟佳氏抚养的,迎回佟国纲的尸骨的工作,是他和大阿哥胤禛一同去做的。
大概是十四阿哥去世之前,胤禛去永和宫却被德妃的几句话伤透了心,他对佟家的亲近变得明显起来。
皇帝死了舅舅,正是伤心的时候,点了胤禛本就是看在他是孝懿皇后的养子的缘故上,胤禛亲近佟家,皇帝高兴还来不及,回宫以后皇帝早晓得了十四阿哥病重时德妃口不择言说的话,更不会去责怪胤禛,反而夸奖他“纯孝”
、“不忘母恩”
。
孝懿皇后的妹妹小佟佳氏入宫如此久也未曾有孕,再参见另外两位皇后的妹妹的例子,佟家自然要拉好和四阿哥的关系。
此时康熙说出四阿哥是“不忘母恩”
,佟家的心思自然活泛了起来。
要知道,四阿哥玉牒上的母亲还是他的生母德妃没有改呢,德妃的十四阿哥夭折了,皇帝却夸她的儿子亲近佟家是纯孝之举,这么看来,要是再加把火,在这个皇帝对自己的母家正是愧疚的时候,指不定能让四阿哥的玉牒改过来呢?
自顺治十八年开始,大清便是每十年修一次玉牒,如今离修玉牒的时候可是不远了,岂不是天赐良机?
到皇子们代替皇帝前往佟家的时候,佟家对四阿哥的亲近之意简直是恍若烛火,昭然若揭了。
莫说太子和大阿哥,便是其他的皇阿哥看着也是腻味得很。
皇阿哥们回宫之后,除去进学,便是去皇帝身边侍疾尽孝。
作者有话要说: 阿旺罗桑嘉措是五世达·赖,他的转世灵童就是人所周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顺带一提,这位阿旺罗桑嘉措,在康熙二十一年就已经坐化了呵呵……后来都是第巴桑结嘉措代行……很多人猜测第巴桑结嘉措是阿旺罗桑嘉措的儿子,某些资料隐晦地提及了这一点,真是想要念yoooooo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