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注(第4页)
等,意谓“同时享有两种互不相容的好处”
,犹如“鱼和熊掌”
之兼得,但此语的逻辑含蕴却与上述中文典故不尽相同,所以译文保持原文表述。
[45]让·科克托:全名JeanMauriceEugèneClémentCocteau(1889-1963),另有译名“谷克多”
或“考克托”
,法国诗人、小说家、戏剧作家、设计师、银幕剧作家、画家和电影导演。小说处女作《阿拉丁的神灯》(1909),代表作《可怕的孩子们》(1929),电影代表作品有《诗人之血》(1930)、《可怕的父母们》(1948)、《美女与野兽》(1946)和《奥菲斯》(1949)。
[46]此处三个概念:author(作者、作家、创始者等),authority(权威、威信、影响力等),authenticity(真实性、可靠性、可信性、确实性等)共有一个词根,在词形上颇有关联,且词义颇为宽泛,很难用一个中
文词涵盖,故有此注,旨在令中文读者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明确用意,作者选用这三个词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大做文章。
[47]感情:此处及上下文“感情”
一词,亦涵盖“感觉”
之义,并特指一部影片的文本特性(技术和美学的表象特征)给观众带来的比较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反应,即观众所获得的“总体感觉”
,因此在好莱坞圈内被通称为影片的“基调”
。而情感则是指观众对故事进展冲突转折的刺激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本书原文所示,不是“快感”
即是“痛感”
。
[48]伊德(id):源出拉丁语,意为“它”
。或译“私我”
、“本我”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与自我、超我一起构成人类人格的三个基本力量之一。参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16页。
[49]与人共乘:美国各大城市的高速公路都辟有一到两条“共乘车道”
。一辆车上必须乘坐两到三人方能驶入此车道,因此该车道车流量相对较小,车速也因而更快。于是,家住同一社区的同事往往约定轮流共乘,以此躲过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期,并可以节省办公楼的车位费。
[50]富有表现力的时刻:银幕上一系列具有流动感和表现力的瞬间。
[51]同时性现象:参见CHAPTER11《犹在镜中》节拍#13说明。
[52
]此处出现的忒修斯、弥诺斯和弥诺陶洛斯均为希腊神话人物。弥诺斯是传说中的克里特统治者、主神宙斯和欧罗巴的儿子。他借助海神波塞冬之力取得克里特王位,娶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女儿帕西淮为妻。后来波塞冬给他送来一头用作牺牲的白毛公牛。弥诺斯未杀公牛,把它饲养下来。为惩罚弥诺斯,波塞冬使帕西淮与公牛相爱。她和公牛所生的孩子即是半人半牛怪弥诺陶洛斯,被关在代达罗斯为弥诺斯修建的迷宫内。后来,弥诺斯的儿子安德洛格俄斯被雅典人杀死,弥诺斯为了报仇,要求雅典每年送童男童女各七名给弥诺陶洛斯吞食。到第三次献牲时,雅典英雄忒修斯自愿前往克里特,在弥诺斯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的帮助下,把怪物杀死。
[53]或然性和必然性:参见本书第七章“故事的材质和能量”
一节中有关“或然性和必然性”
的论述。
[54]反面人物(antagonism):系反面人物的集合表达,实为包括反面人物在内的各种对抗力量的总和(参见下文)。因以人物为主,本章标题仍采用“反面人物”
这一约定俗成的提法。
[55]战败狗(Underdog):即斗败了的狗,指处于劣势之人。
[56]埃佛勒斯峰(MountEverest):即珠穆朗玛峰。
[57]熏鯡鱼:典出英语成语
“drawaredherringacrossthetrail”
,意指“以不相干的事情转移别人的注意力”
。
[58]他们正把车往那儿挪:此处及本章下文多处所涉语言问题系英文特有,直译出来可供中文读者参考。如:“他们正把车往那儿挪”
一句,原文之所以不妥是因为其中有三处无意押韵,“Theyremovingtheircaroverthere。”
这是英语剧本行文之大忌。
[59]通篇不要使用“is”
和“are”
:英语是由“单词”
构成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一个事物、动作和形象都有一个独立的词来指称;而中文是表意文字,因其构词方法的差别,对上述英文单词表达的动作,几乎找不到对等的中文单字。为使中文读者感觉其形象,特照搬英汉词典词条释义并保留原文以供参考。本章上下文多处所涉英语表达问题,从字面上而言都与汉语不太相关,译注亦作类似处理,以使中文读者把握其精髓。
[60]“hesheis”
:英语一般现在时的常用表达法,指称一般存在的状况。
[61]奇奇和冲:片中两个人物的名字。
[62]齐本德尔(Chippendale):十八世纪英国家具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