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1页)
她当时听到爸妈闹过离婚的事没什么感觉,只是知道了而已,然后在心里说,还是默不作声埋头吃饭吧,多好吃的糖醋排骨。
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发生在十二岁,小升初。
周柠原本以为自己会一直在小镇待到十八岁高考,但母亲邱晓慧女士觉得小镇的教育资源太差,省城读书会更好,依女儿的成绩,考c市的初中不难,再加上生意有起色后已经在c市安定买房,没有不去市里读书的道理。
于是周柠开始不停考试,最终考上c市主城区一所初中的重点班。
当然,父母依旧忙,所以她住校,一周回家一次。
去市里读书,挺好,但她已经熟悉小镇的生活了,这里有她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出去读书意味着可能会跟她们生疏。
后来,可能变成事实。曾经的好伙伴失去共同话题,渐行渐远,已经不联系了。
也许情感友谊就是如此呈现阶段性,父母不会陪伴你长大,也大概不会有人会陪伴你一生。善于胡思乱想的青少年时期,周柠开始思考各种哲理性问题,终于得出结论——不管怎样,最后反正都是一个人。
改变生活环境,是一项挑战。
班里的同学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说起自己的技能,芭蕾、拉丁、声乐、钢琴、小提琴、水彩、国画、书法……
周柠沉默,因为她什么都不会,外婆带着没上过课外兴趣班。
就连一直引以为傲的成绩,在市里的尖子生班中,也变成了吊车尾的存在。
她忽然觉得自卑。这种强烈的环境变化,难免让人生出不安全感。
母亲邱晓慧女士着急了,大骂当时就不该放任她在镇上读书!一天到晚做完作业就只知道在家里看动画片!然后库库砸钱给她连报数门课外辅导班。
于是周柠在初一的年纪,便开始接受高三的强度。
“课很贵,一节课两小时就要四百块,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你只能好好学,把成绩提上去,才不算浪费钱。要是补习班上来没用,那么多钱就都打水漂了。”
这是邱晓慧的原话。
所以周柠诚惶诚恐,不得不把自己封闭起来,沉浸在无尽的题海里。高强度的训练加上专注力,她的成绩稳步提升,与同学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最终稳定在年级前三。
但邱晓慧是个很强势的女人,对她的要求也比一般家长要高不少。
成绩难免有起伏,初三一次全市联考,她从上回考试的年级第一,掉到年级第九。
周五邱晓慧开车来接她回家时,脸色很难看。见她拖着行李箱来了也不说话,一把夺过塞进后备箱就直接上车,把她甩在路边。
周柠敏锐地察觉到低气压,上车后默不作声,一路揪着心,如履薄冰地观察着邱晓慧脸上的表情。
没有缓和,也没有特别要爆发的迹象,只是冷着,像是要跟她冷战。
进屋后,周柠终于没忍住,颤声喊道:“妈。”
“别喊我,你自己好好反思。”
反思什么呢?从第一掉到第九她自己也难过,而且第一天考试她烧得很厉害,头晕得都要看不清字,咬牙硬撑过去才把题写完。已经尽力了。
“考试那天我在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