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韦树沉静无比地看着他们争吵,他若有所思地看看刘相公为领头人的士人团,看这时候世家和寒门竟然联手,一起攻击内宦;他再看看刘文吉,刘文吉言辞很厉,很快。
韦树睫毛微晃,垂下眼,无意识地摩挲着凭几案木:刘文吉目中有焦灼色。
他焦灼什么?
什么事情会来不及?
难道刘文吉格外希望大魏赢了这场仗?
韦树蹙眉,觉得这不像是他认识的刘文吉。当然,他和刘文吉总共只说过几次话,还是在他十四五岁的时候。时间过了这么久,刘文吉变了这么多,韦树已经完全不认识这个人了。
但是有一个人会比他了解刘文吉。
韦树决定回去给言尚写信,告知刘文吉的异常,请教言尚是否能看出什么。
这一日的廷议,以兵部尚书愤而请辞为结果。刘文吉眼睛眨也不眨,就把和自己关系极好的赵家当权者赵公推上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士人们无法,他们总不能看着大魏求和。
可是打败仗的是士人团,大内宦刘文吉死咬不放,必须有人为此负责。
看一眼那个唯刘文吉马是瞻的赵公,刘相公懒得多看一眼,拂袖而走。
出殿后,平复了些心情,刘相公问身后一内宦:“陛下这两日在做什么?”
内宦低着头:“陛下为战事忧虑,去皇陵祭拜诸位先祖,回来后,又连日闭殿,吃斋为我大魏祈福。”
刘相公当即冷笑——连廷议都不参加的陛下,说自己在吃斋念佛给大魏祈福,谁信?
但是刘相公心烦地挥挥手,想只要皇帝乖乖呆在宫里、不乱折腾,爱怎样就怎样吧。
刘相公下丹墀时,忽想起一事,他回头想问兵部尚书,但是回间,官员们三三两两,遍是庄严的官服,紫袍朱服,气势赫赫。刘相公却想起来兵部尚书刚刚请辞,已经不在这群官员的行列中了。
立在丹墀上,明明遍地是人,刘相公却一时感到空茫,觉得身边空无一人。
一官员关心问:“相公这是哪里不适?”
刘相公回神:“年纪大了,走神了。”
官员当作没看大奥刘相公一瞬间露出疲态的眼睛,只说:“相公保重身体,我等都靠您呢。”
刘相公颔,他问正好过来的兵部右侍郎:“方才你们尚书没有说,打了几次胜仗的人到底是谁。他吞吞吐吐,到底是何缘故?”
右侍郎小心地回头看一眼背后金銮殿,小声:“没有其它缘故,是因为那位身有谋反之罪,陛下在看着呢,我等不好提拔——是杨三郎杨嗣。”
刘相公沉默,一时间明白了缘故——陛下心眼小,恐看到旧日随太子一起谋反的人被脱罪,会不舒服。
刘相公叹口气,打算回去给言尚写信,把杨三郎这件事,交给言尚去办。
他下台阶的步履蹒跚,背越弯越佝偻。他也许真的是年纪大了,最近常失眠,常会觉得累……他想等这场战争结束,该是他辞官的时候了。只是到时候,需要将言素臣调回长安来。
他的几位学生中,还是言素臣最让他放心。并非其他学生的政治手段输于言尚,而是言尚深陷政局、却能守住他自己的那般难得。到时候他的学生们、刘家等世家一道支持言尚,言尚将内宦压下去,刘相公就能放心离开了。
他年纪大了,也该享享清福了。
待他辞官,他就离开长安,去找他最喜欢的小孙女、孙女婿一起住。前年小孙女给添了重孙子,他都未曾见过呢……想到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刘若竹,刘相公目中也浮起温和色。
同时还有许多忧虑。
因他的孙女婿如今在河西任职,刘若竹随她夫君一起在那里。如今河西战事紧张,私人书信都为军情让路……刘相公许久没联络上自己的孙女。
他很担心他们。
可他是大魏宰相。皇帝无能,宰相当政——他不能把私人情感凌驾于国事之上。
只在夜深人静时,祈祷孙女一家平安渡过难关。
河西四郡是河西最重要的四个关卡。战事一开始,整个陇右都进入了战争时期。陇右因常年与外国相邻,历来军官话语权便高。当南蛮进攻陇右时,陇右所有的文官团体都为武官让路。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