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小同桌别想逃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第1页)

“我没有耽误学习时间,我们只是正常交流。”

闻笙无奈地辩解。

但闻锦似乎听不进她的解释,下了最后通牒:

“要么你把心思放回学习上来,要么你们干脆不要再坐同桌。”

闻笙心头一紧。

想起之前那些疏远自己的朋友,隐隐意识到,怕发生的还是要发生。

星期一上午,闻锦找到班主任老师询问闻笙的学习近况,话题绕了几个弯,重新落在同桌身上。

在她眼里,迟绛心思全然不在学业上,有退路有选择,现在拉着闻笙说说笑笑,只会耽误闻笙的成绩。

回忆往前倒带,她记起闻笙再三强调的,说“她心思全在学习上”

、“眼睛里只有排名”

,两人暑期里连续不断地通话,也只是为了讨论学习。

反倒显得有些刻意。

“不是不允许笙笙在学校里交朋友,迟绛当然也是好孩子。但我们小孩勤勤恳恳努力这么多年,为的就是这一个高三,我们都希望她能出成绩。”

闻锦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才抬头看向老师:“我知道这可能让您为难,但还是希望您能帮忙换个安静好学的女同桌。”

怕被拒绝,她又补充诉求:“或者,她一个人坐也可以。”

听见这样的请求,连严老师都觉得窒息。她带过很多届高三,见过不少“奇葩”

家长,甚至可以说,高三阶段最让她头疼的从不是备课教研,而是与一群精神高度紧张的家长打交道。

但像闻笙妈妈这样近乎偏执的,她也是头次见到。

“闻笙妈妈,我理解您的心情,但作为她们班主任,我想您对两个孩子可能……”

她原想说有点偏见,忍了忍,换了措辞:“可能不太了解。”

“迟绛只是性格活泼一点,学习上其实很自觉,也有分寸。她们从高一就坐同桌,两个人互相帮助,对学习其实是促进作用。”

“只是促进迟绛的成绩吧?”

闻锦严肃望向严老师:“闻笙成绩本来就很稳定。她是来念书的,不是来做慈善帮助同学进步的。”

这话说得不好听,没有丝毫人情味,严老师强忍着才不让自己皱眉。她现在有点理解了,裴璟把学生交到自己手里时再三嘱咐“让闻笙放松一点,她已经很和自己较真了,给她松松绑反而更好。”

严老师也端正身姿,看向闻锦,语气平和,但足够叫人觉得威严:“您和我提到的事,我会认真考虑,也会密切观察两个小孩。但是换座位这种事没有那么简单。既然您把闻笙交到这里,我还是希望这一年,在我、您和孩子之间,可以充分信任。”

她没把话说得太直白,保持着成年人间的礼貌。但态度已经了然,在班级管理上她有自己的原则,就算是闻笙也不能成为特例。

送走闻锦以后,严老师坐下来整理材料,心里却总不踏实。自带着水杯和茶包去高二学部找裴老师,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讲给裴璟,想要听听她的想法。

“喔唷,她们两个现在又坐同桌了呀?真好真好。”

裴璟像得了巨大喜讯,挑挑眉毛:“好事呀,不答应就对了。迟绛那小家伙儿总来我班上找闻笙,站门口鬼鬼祟祟的,我叫她进去她还不敢呢。”

“不敢?”

严老师推推眼镜,不可置信:“迟绛天不怕地不怕的,没少给我闯祸,还有她不敢的事情。”

“对啊,可扭捏了,说是什么——”

裴璟抬头瞅着天花板回忆了下,“哦,说怕打扰闻笙,还说什么什么额度用完了。好像俩小朋友有个约定,一天只能说10句话。”

严老师听了,放下茶杯揉揉太阳穴,止不住感慨:“现在的小孩,真有意思。”

“可说呢。”

裴璟拿过严老师带来的养生茶包,撕开包装:“所以嘛,我们做老师的不用干扰那么多零七八碎琐事。学业都够苦了,家长再不让小孩讲讲话放放松,学生不都憋出心病啦?”

把学生送到高三以后,裴璟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闻笙。眼下能替闻笙说几句话,她觉得自己得好好把握机会。

“严老师,您这边安抚好家长情绪就算仁至义尽了,余下的事,让小朋友们顺其自然好了。”

裴璟笑了笑:“高中的很多朋友,都是朝着一辈子去的。家长不懂事,我们该纠正的是家长的思想,而不是把压力给到孩子。”

一位老师,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其实并不容易。

尤其面对强势或强权的家长,总有多方压力在催着她们向原本的信念妥协。似乎妥协一下,就万事大吉,无需承受家长责备,也无需承担校方责任。可一旦妥协,就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其实闻笙妈妈高二时候也没少过来找我,在教育上她挺有自己想法,从成绩上看,她也挺成功的。”

裴璟手握着茶杯,晃着杯子吹了吹,又抬眼苦笑:“但我要是真听了她的话,只对那卷子上的分数负责,我何必在学校里做老师呢?倒不如去机构包装成明星竞赛老师算了,只管讲课,乐得省心呢。”

但在学校里,对于闻笙这样的学生,她知道自己是挡在学生身前的最后一道防线。若是配合着家长持续加压,逼着闻笙去争成绩,即使校方和家长都满意,裴璟也无法说服自己那样做。

“她首先应该是个人,对吧,不是什么工具。”

裴璟又想起自己名字被挂在光荣榜上的日子,看起来那么耀眼,可是没人关心那段时间里她的绝望。

如今,闻笙的境况与她那么相似,她只希望闻笙能开心一点。看着闻笙和好朋友说说笑笑,翘二十分钟晚自习去看星星,她打心眼里觉得欣慰,觉得那样的闻笙才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