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3页)
哪知兜兜转转一个多月,他们还卡在起点。
互相安慰着向前走,转过一道弯,入目所见是一片冬日残荷。
这地方秦夏没怎么来过,只知往大路上走准没错,乍一看到这片残荷,还苦中取乐,品出几分意境来。
“我曾读到过一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秦夏是个肚里有二两墨水的现代厨子,把这趟回家的路当成和虞九阙散步,忍不住东拉西扯起来。
怎知话还没说完,身后就想起一个人的拊掌赞叹。
“好诗,好诗!”
第o41章结束与开始
谁在说话?
秦夏和虞九阙疑惑地转过身,就见一名头戴儒巾,明显是书生的男子迈步过来,对着秦夏就是一揖。
“敢问这位兄台,方才的诗句是何人所作?实乃言有尽而意无穷!小生自诩寒窗苦读多年,遍览名家之作无数,竟从未读到过这样一佳作!”
秦夏:……
这是晚唐李义山的名作之一,你自是没有读过。
他只好回了一礼,当场胡诌道:“只怕要让您失望了,此句乃是我数年前在酒肆与朋友相聚,偶然听得店中客人吟诵过,由此便记下了,具体是何人所作,还真是不清楚。”
书生闻得此言,面露失望之意,但还是谢过了秦夏,并望向残荷感慨道:“我若有此才华,恐怕便不会像今日这般屡试不第。”
说罢又自嘲地摇了摇头,“说来我真是应了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徒有秀才功名却不得高中入仕,经营家中商肆,也是入不敷出……”
他这般形容惆怅,惹得秦夏和虞九阙一时也不好意思离开了。
秦夏见书生一边讲一边往水边走,看得人心脏突突跳,忍不住出言安慰了一句。
“秀才的功名也非那么好考的,足见您是有真才实学,只不过时运不济罢了。”
书生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顿住脚步,惭愧地又揖了一礼。
“让二位见笑了,实在是近来烦心事颇多的缘故。”
话头既搭上了,秦夏这种性子是见不得话再掉回地上的,三言两语地聊过,秦夏不由看向这名书生。
“您是说,有意将家中铺面赁出去,换取盘缠去府城的书院备考?”
因为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铺面,他现在听到这两个字就忍不住上心。
“敢问兄台,您家的铺面过去是做什么生意的,位置在何处?”
秦夏认为,自己应当隔空谢谢李义山。
谁能想到漫步街头的随口一语,竟意外寻得了一间还未来得及挂去牙行的好铺面?
面前的商肆白墙黑瓦,只一层,是前屋后舍的格局。
原来是间包子铺,并隔出三分之一租给了一家卖腊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