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小娇夫TXT花间小炮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1章(第1页)

盐乃国之根本,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敢插手都是藐视皇权,罪同谋逆,即便是皇帝的亲儿子也不行。

除此之外,二皇子还被曝出有圈地、逼良为娼、巫蛊之术害人等多种恶行,所作所为罄竹难书。

这下即便是皇帝有心保他,已经得知真相的天下人也不允许。

六月末,二皇子一家在朝堂上的势力被拔得一干二净,他也步上了大皇子的后路。

半年之内接连损失了两个已经成年建府的皇子,这让本就不怎麽稳当的朝堂愈发风雨动摇。

而皇帝的身子原本见好了,被接连气了两场又引发了旧疾,再加上到底是做父亲的,痛失了长子次子两个孩子后精神气就大不如前了,连仲长青献上去的药都没能让他缓回来。

朝堂之中人人自危,有那看不清形势的人已经迫不及待的去站五皇子六皇子甚至七皇子的队伍了。

而向五皇子头上拜帖的人最多,因为他如今是皇帝衆多皇子中年纪最大的皇子,身后又有不俗的家世,眼看着皇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六皇子和七皇子年纪尚稚嫩,五皇子将来荣登大宝的可能性最大。

至于身为中宫嫡出的四皇子,虽然占着皇子的名号,却是个实打实的哥儿,不管怎麽算,这皇位总轮不到一个哥儿来做。衆大臣心里大多都是这个想法。

同年八月,四皇子因为思念皇后成疾,宫中皇后收到消息后亲自去向皇帝求了圣旨,召了昭王正大光明的回京。

回京的时候,明昭并未像皇宫里其他的哥儿女子那样坐在马车之中,反倒是着亲王华服,长身御立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当中,若不是额前那一抹红点,衆人还当这做派是五皇子的依仗。

他身后的亲卫队铁甲铮铮气势撼人,只简单的列队前行就能让人感觉到迎面而来强悍的气势,那是黄沙漫天的边境中才能育养出来的军威,也是如今京中将士所欠缺的东西。

“不,五皇子不过是妃嫔所出,皇子所教养起来的,哪比得上昭王这般由中宫皇后亲自抚养、堂堂一品大学士顾老教习长大的嫡王爷?”

京中官员有知道旧事的不由得感叹。

“没错,先前有如此气度的,只有昭王的同胞兄长三皇子了罢。可惜三皇子去的早,不然……”

“大人,慎言!”

京城呆惯了的大人看见这般场景,竟连话都说不出来。

……

四皇子回京的时候并没有带着酣儿,反而将他寄养到了顾渊家里。

这不符合规矩,但偏偏在二月份酣儿啓蒙的时候,四皇子硬是用尽手段威逼利诱让酣儿成功拜得顾渊为师。

既然是师徒,那徒儿借住在师傅家中便是理所应当的事,旁人也说不来什麽。

茁茁也快两岁了,他聪颖过人,在顾渊给酣儿授课的时候也搬着小凳子在一旁乖乖坐着,偶尔不知道想起什麽还要傻乐一阵,自娱自乐倒也颇得其乐。

十月末,明文学府第一批学子毕业,毕业后直接按照户籍前往各县开办的工厂去做活。

这批学子只学了基础的识字和技术,算不得是正式学生,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技校生。但凭借着他们在学府学习的技术去棉厂、挂面厂等大大小小的厂里去做活已经足够了。

也有不愿意去工厂里做活的,官府也不强迫他们去,只要不去坑蒙拐骗或者十年内不去外州外县,留在肃威州里生活就够了。

十年内不去外周外县是苏谷定的规矩,他办学府不是纯粹做慈善,他需要人才来建设肃威州府,所有这些受了学府荫蔽的人,必须要付出十年的劳力才能自由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也算是等价交换。

三十晚上的皇宫夜宴,四皇子和五皇子不知怎的起了争执,引得皇帝分别将两人狠狠训斥一顿。

年初八,皇帝在皇后宫中大发雷霆后甩袖而去,随后就被暂夺了协理六宫的权利,由皇贵妃和贵妃暂时代为掌管。

后宫变动的消息传到朝堂的里来,暗地里的汹涌更加明显,更多的人把宝压在了五皇子身上。

随后开春皇帝染了风寒,暂时将手里的一部分朝务交给了几个皇子,或许是为了弥补尚在‘养病’的皇后,就连昭王爷这个哥儿都领了几件事务。

下一章就要完结啦。

皇子们领了政务以来,朝堂上站了队的大臣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帮自己拥护的皇子办事,争取在皇帝面前为自家主上博一份脸面。

昭王爷在京中几乎没什麽势力,衆臣子也从未将他当做人物来看,唯独五皇子因为上次宫宴的事被昭王落了面子,心里记恨着他,在昭王办事时时时要来掺上一脚,搅的他不安宁。

但不知怎的,他这样搅和四皇子非但不生气,反倒把那几件事情办的漂漂亮亮很是周全,连皇帝看了也夸赞,只是这样一来倒显得五皇子没肚量更有几分蠢笨了。

皇后一病就是几个月,皇帝的身子也虚弱,后宫协理六宫的贵妃屡屡出错,前朝除了昭王手里头几件事办得漂漂亮亮之外,几个皇子大大小小出了不少纰漏。

尤其是五皇子迎接外朝纳岁贡的事儿,因着酒醉胡言很是丢了鄞朝的面子,皇帝震怒,罚了一衆办事的老官员老滑头们,提了一批年轻的臣子上去。

仲长青赫然在其列。

他为人臣刚正又谨慎,在内阁起草文书时就很得皇帝看重,如今真正意义算得上是皇帝面前的红人,虽然只是官居四品,却连三品大臣都不敢小瞧他。

消息传到肃威州的时候外朝岁贡的事情已经被解决,出头的是昭王,不知他用了什麽计策,让外朝的使臣狠狠栽了一个跟头,不但赢回了鄞朝的脸面,就连岁贡也加了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