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第2页)
她听说过国内“英语角”
里有很多想提高英文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还有友好的外国人,素质一般不会太差,所以满以为这个“双语交流会”
里也能遇上这样人:想要学普通话的加拿大大学生或知识分子,或是想要提高英文的有素质的华人移民。
这也是她怯场的一大原因——怕跟一群受过高等教育,出口成章的生人用英语搭话。可只身闯荡“交流会”
后,她才发现,一切和她事先估摸的出入不小。
与会的人鱼龙混杂的:
有英语带着浓浓咖喱味的斯里兰卡大叔,还想要学普通话;有高中时学过点中文的韩国妹子,吭哧吭哧地用韩味英语雄心勃勃地告诉大家,她两种语言都想提高;还有个黑不黑白不白的厨子,从她一进“星巴克”
起,老贼眉鼠眼地盯着她,一逮着机会,就借着自我介绍的契机表明自己的老光棍身份,其实厨子看上去也就三十来岁,然而在小蝶的年纪,三十多岁以上,外形邋遢,没什么辉煌事业的单身屌丝都属于老光棍。
看来这儿的人不光互助英语和普通话,还互助找对象。
她先是很失望:这什么破eup(交流会)?
然而十几分钟后,她就发现来这儿的好处了。
首先,与会的人,除了两个国内来的留学生,所有非华人的中文水平几乎都停留在“你好”
“再见”
“吃了吗”
的婴儿水平,注定了大家必须并且只能用英文沟通。无形间,语言环境就有了。
其次,大部分人的英文都带着不小的口音,语法错误就更别提了,她亲耳捕捉到一个t大的大二学生,竟把第三人称的主语和第二人称的动词并在一个句子里,说“shehave”
。这让她张口的时候,没有一丁点儿心理负担,小嘴“吧嗒吧嗒”
个没完,跟左边的人说完了,又跟右边人说,不能停下来似的。
那韩国姑娘竟还夸她:“你的英文发音真棒!你在中国读的是国际学校吗?”
她简直要入云端了,笑容满面地谦虚:“不,我读的是普通的公立高中。”
“那你的英语口语是怎么练的呢?”
“就是多读。”
她没舍得把陈飒传授的秘诀送给韩国人。
…
初战告捷。
今天她更想来了,纯粹为找个地方透气。
她怕一个人呆在“蛋”
里,容易胡思乱想的;又怕那两个老大姐都在家,自己一个心理脆弱,就跟她们倾吐了。她不是不信任她们,只是觉得她和路亚的地基没打牢,还不到公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