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五十年代女医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章 第63章(第1页)

安安到农场还没一个月时间呢,现在慕名而来的农场职工和家属越来越多。原来基本没人光顾的卫生所小木屋,现在每天都是人来人往的。

偏偏建了十多年的单间小木屋,根本就容不下几个人。二十平米左右的空间,一个竖立的药柜隔成两个空间。前面摆着张桌子,放了两把椅子。从药柜边上的帘子进去,里面摆着一张木板床。木板床原来是老医生有时候懒得回家自己用来休息的。原来的卫生所基本就拿点感冒药抹点红药水的,需要躺着治疗的,人都直接去医院了,找都不会找过来。

安安有分配宿舍,在农场里宿舍到卫生所也得走二十多分钟。卫生所的木板床现在被病号占着呢,有点洁癖的安安是不会用的。

现在每天别的农场的人都有不少找过来让安安给看看毛病,建江农场的人别提有多骄傲了。因为诊室要保持相对安静,来的人又多,还有本农场的人负责在小木屋外,让大家自觉排队呢谁叫咱是主人呢,仰着头还有点累呢不过人小宋医生说了,仰仰头对脖子好呢

还好现在正值夏天,农场最不缺的就是木头。拉几根粗木头放在小木屋前面,后面排队的人就坐在木头上一边等着一边唠嗑,有的还抓把松子磕磕。既不耽误治病的,又不耽误休息。好在还知道不能影响小宋医生看病,唠嗑时的大嗓门都小了很多。

建江农场的书记和团长,隔着两排防护林,站在一小土坡上面。远远地看着卫生所所在的小木屋,屋外的人和开队会一样,还坐了几排呢

“人不可貌相啊,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娃子分配的好没想到医术这么好哪位领导分的,我们农场的人都谢谢他了”

想到小宋同志报道时的举止,媳妇在家里说的来看妇科病没表面身份,小宋医生都很细心有耐心的。

“是啊,听我家那口子说,这几天忙得吃饭都是凑合着吃的,晚上都忙到八点九点的。这么多人都快赶上师部医院门诊了吧就是忙了一天,最后的病人都还是很认真的看。这小姑娘不愧是咱军人的后代”

人事接收都有看档案的,两个人是知道宋建宁父母都是军人的。

“这可不行,我们这又不是师部的医院,又不是急诊。得想个章程,可别把小姑娘累坏了”

“是这个理儿我们可就只有小姑娘一个医生呢”

最近两人去师部开会倍儿有面子。小姑娘忙坏了找谁去

“这小木屋现在用着,不太够了。”

“恩这还是我们来的那会儿建的呢一晃眼十多年了之前老金在的那会儿空空旷旷的,觉得足够了,现在啊,”

团长得意地笑裂了嘴,“不太够咯”

“对,这会儿夏天还好。再过两三个月,这屋外的人就没心思唠嗑了。”

书记看着那群换地方唠嗑的熟人笑着摇了摇头,“重建新的吧,到时候也问问小宋的意见其它一些医用品咱农场尽量给弄来,反正获益的是大家这其它农场的人来来往往的,怎么地也不能丢咱农场的脸”

“这个行过两天正好开会,让大家表决下。”

两人都知道这事大家绝对都同意。

最近一个星期病人又多了不少,还有的是别的农场来的。

从第一天在卫生所上岗时,安安就习惯性的把卫生所里的所有东西都做了登记。药品还做了现库存,还有以后会用到的进出表格。就诊的人也做了个简单的表来登记。其中就有一栏是生产队。

本来是做研究习惯了想着做个小调查,看看不同生产队负责了不同任务,通过病人损伤部位研究下预防措施,到时候教下大家。预防为主嘛。结果倒是现了有不同农场的人来看病。这个年代的人集体荣誉感是很强的,而且也很诚实。安安本意就是写个一队二队的,结果大家写生产队,把农场都写了。

现了有别的农场来人,安安还是先不动声色把病看了。然后乘有空闲的时候问了比较熟的耿叔,这样行不行,毕竟用了自家农场的资源。如果不行的话,自己就得贴点钱了。

本农场职工和家属看病,拿药都是按成本价给一半的钱,余下的农场是要补贴的。所以外人来看病,可以是可以,但全部的都是要收费的。

一般遇上调理旧伤的,针灸按摩什么的,不费材料的,安安都没收钱。再开个中草药药方,因为卫生所里没草药,都是让人自己去外面抓药。所以很多人在安安这都不用花一分钱。有些人生病了表征明显就先开点西药片,再开中药方,中西结合。西药片就得花点钱。

耿叔看着眼前秀气的小姑娘,已经帮人的病都看好了,人都走了,才来问这样的情况怎么收钱。这也太好心了。耿叔没上过学,但最羡慕敬重有文化的人了。他是知道小姑娘弄了很多工作表的,听懂行的人讲这是很厉害很有用的。偏偏怎么收钱没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