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姑说话很过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6章(第2页)

呵呵!毕业了!我好快乐!这么大一个坑——我好快乐!真想撒手不管了,但是俗话说,“有事弟子服其劳”

,而且,这坑是挂在我名下呀!我才是业主呀!唉!不唠叨了,赶紧填土吧!

先填故事最初的话题——什么是“汉”

?为什么先填这个坑呢?因为大姑走的急,电脑没关,浏览器上有一篇网文,似乎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汉”

不是“族群”

的称号,而是“国家”

的称号(国号)。所以,“汉族”

的本意,应该是生活在“汉”

这个国家的人。历史是一个大熔炉,很久以前,这块土地分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但后来融合成了“汉”

,有了“汉人”

……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将“汉”

理解为“族”

,把“汉”

看小了!

这个坑算是填上了吗?

当然算,这都不算,我也没办法继续填不是吗?毕竟我这个“毕业”

是“被毕业”

!我也不觉得自己达成“毕业”

条件了呀!可师傅跑路了,我有什么办法?算了,不抱怨了!毕竟我也没交过学费呀!

其次要填的,是这篇小说最大的坑——《女诫》是不是班昭写的?里面的意思有没有被后世篡改!

首先,我觉得《女诫》有没有被后世篡改,这个问题意义不大。因为有记载说:“《女诫》并未被时人所接受,班昭的小姑曹丰生,不赞同《女诫》,便写书反驳,时人称曹丰生的驳文‘辞有可观’。”

这说明《女诫》当时就已经有了贬抑女性的内容,后世篡改只是让“含量”

提升而已,只是量变,而非质变。既然篡改不会改变《女诫》的性质,也就没有探究的必要了。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问题,《女诫》是不是班昭写的?

我觉得:不是!

后世在解读《女诫》时,认为班昭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哀叹“男权没落”

,于是试图通过《女诫》来对宫中女性进行教育,达到防止女性干预朝政的目的。

但是,这一解释,跟班昭“辅政者”

的角色,完全背离!

如果女性不能干政,班昭就不应该辅政!毕竟班昭她自己就是女人。如果女性可以干政,那班昭写《女诫》的理由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