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崭露头角4(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不!妈妈在春明市铁路人事部门工作。”
“噢,大干部家庭!”
母亲感叹。
“什么大干部,都一样!”
张怡回答。
“你真是个善良的姑娘,不嫌弃我们家穷,我们家成子有福气,也是我们家的福气,成子当年一件破棉袄,从8岁穿到18岁,穷啊,没办法……”
我不想让母亲沉浸在伤心往事的回忆中,于是,我给张怡出了个谜,说:
“来,猜个谜语吧,谜面是,小小枣核一点大,3间房子盛不下。”
“是什么?”
张怡想了一会儿,茫然地看着我。
“煤油灯啊。”
母亲笑着抢答,因为这是我小时候,母亲给我猜的谜语。
“看看,我妈都知道,因为这是我们家的古董。”
其实,煤油灯在一米开外的余光已经很微弱了,张怡和母亲坐在灯下,宛如一幅天然美妙的生活剪影,我心里暖暖的。
过了一会儿,张怡提议我们出去走走。
鲜蓝的夜空,像刚刚被擦洗过一般,如絮的星星出神秘的微光,让婆娑的树影与蜿蜒的河流显得高贵而清雅。微风扑面,我们手挽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河堤上,我忽然觉得,我是那么的富有和奢华。张怡说:
“玉成,看来,在乡下睡觉睁眼闭眼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
“都是黑的呀。”
我笑了,也是啊,黑,就是乡村夜晚的主色调。
第二天,我带着张怡到我家的茅屋后,指着一棵槐树说:
“这是父亲在世时就宣布属于我的一棵老槐树,听父亲说,这是一棵家愧,我出生那天,父亲栽下了它。”
这棵树确实和普通的槐树不一样,长得笔直高耸,鹤立鸡群,现在有一人合抱之粗,巨大的树冠遮云蔽日,有一种临风惊鸿的妩媚。张怡目不转睛地看着,调侃地问:
“那你怎么把它运回春明市呢?”
“就留着它陪母亲吧!我在作战部队工作,每年不一定能回来,这棵树和我一起长大的,快3o年了,现在应该都有灵性了。”
说完,我有点伤感。
中午,母亲和哥哥拿出最大的接待能力,请亲朋好友吃了个饭,算是完成对我们结婚的告知。
饭后,王玉慧过来了,嗓门又尖又亮:
“哥啊,你真神了,前两年回来一点动静都没有,今天就把漂亮的嫂子带回来了!”
“我堂妹,王玉慧,大老板。”
我介绍说。
“哥,你就会说笑,什么大老板,就开了个小店而已,嫂子,到我那儿,看好什么就拿!不过,那些个东西,你们城市人是看不上的!”
“瞧你这话说的,那一会儿你嫂子要是有看好的东西,是拿还是不拿?”
“拿拿拿,这不是一家人了吗?自己家的东西,随便拿。”
“这还差不多。像个大老板的样子!”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