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开讲了(第2页)
虞醒对这一件事情,也乐见其成。说道:“州学,秉承两个原则,第一是实用,第二是人心。”
张云卿对于实用这个原则,非常能够理解。毕竟而今的敦州,是不一个做学问的地方。所以尽可能教授实用的学问,能够立即派上用场。这也是能够理解的。
“人心的原则是什么?”
虞醒沉默片刻,说道:“一句两句说不清楚,等筹备好了,我先讲一节课,你就知道了。”
说起来,当年他是最讨厌上课的教授,如果不是学校有要求,他才不去上课的。在他看来,他要的学生,就必须是那种拿了教材,不用上课就能考满分的,才有资格站在他面前面试。
听了老师讲课之后,才能考满分就没有资格了。
而且却要给一群,字都不认识的人上课。
还真是恍如隔世,不,真的换了人间。
张云卿很快就安排好了。
虞醒要讲州学的第一堂课,也是大课。
根本没有地方,只能让人在校场上听课。正因如此,周围的百姓也都来听课了。
虞醒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下面。下面最前坐着的自然是张云卿,王四端,等虞醒的亲信,再外面是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也就是州学的学生。
大部分百姓还是无法抗拒,中午一顿饭的诱惑的。
毕竟,半大孩子吃穷老子。夷人百姓活的很辛苦,一顿饭都是非常重要的。能节省一点是一点。
再往后面,就是一些有闲工夫的老老少少了。
虞醒说道:“今天,我给诸位讲一件旧事,话说商末,商纣王于朝歌不行仁道,祸乱天下------”
虞醒讲课还是有一些水平,不疾不徐地将封神榜的故事,掐头去尾,融合史料,讲了出来。
下面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毕竟这很符合,芒部百姓的审美,有神仙,有战争,有好人,有坏人。就好像是他们民间流传的故事一样,都忘记了来上课了。
只是乔坚听得皱眉,不是故事不好听,而是他把握不住虞醒的心思。
乔坚固然没有听过这个故事,但是一听就是以周兴商亡为本,添加了一些神仙鬼怪之术,编出来的。这固然不错,放在瓦子里说书,也会有人打赏。但问题是,虞醒在这个场合,讲这个是什么意思?
虞醒讲完之后,看着下面听故事的人,意犹未尽,说道:“你们知道,姜子牙是什么人吗?”
随即又讲起姜子牙。
说起周王室姬姓部落迁居西垂,与姜姓部落世代联姻。
这话说得,乔坚直皱眉头。
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尚书等描写上古书籍是必读的。对于上古历史,要比汉唐历史要熟悉得多。他觉得虞醒讲得似乎有道理,但找不到支持的根据。
甚至有些怀疑,虞醒是信口开河的。
不过,他却听见身后很多当地老人在窃窃私语,对这种部落与部落之间对婚制,他们是很熟悉的。
毕竟,这些部落的生存环境,更接近于中国商周之间的部落,所以他们更能理解虞醒所言,反而是乔坚,想从典籍之中找证据,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听了身后老人们说,附近某某部落就是这样的云云。
乔坚隐隐约约抓住了一条线,但是一时间想不明白。
虞醒顺着姜子牙与姜氏部落接着说道:“姜家乃是炎帝之后,而汉人都是炎黄之后,炎帝之后,有很多散落西北与汉人走得远,就成为了羌人,羌人南下,从西北迁居到了西南,也就是这里。就是你们。你们就是炎帝之后,是中国人。”
乔坚顿时心中透亮,暗道:“使君的心思,放在这个啊?这真是太史公之大手笔啊。”
张云卿此刻也明白了。看着虞醒的眼睛,闪闪发光,好像星星,暗道:“原来这就是人心啊!”
虞醒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与鞑子对抗,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对抗,说起来很可悲,汉人多过蒙古人不知道多少。而虞醒现在却非常缺人。缺汉人,在芒部已经出现了,汉人数量少,夷人数量多的情况了。
将来即便一切顺利,就遇见一个问题。
那就是,对于大部分汉人来说,南宋是亡国之痛,与鞑子作战,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对于这些夷人来说,蒙古人与汉人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为了汉人的江山,与蒙古人打生打死?
「求推荐,求月票,求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