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英公务员女主有哪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第1页)

  但让巴伦爵士和在座的英国人,承认在美国人的眼中苏联更加重要,有些说不出口。

  至于艾伦威尔逊为什么没有回到海得拉巴,而是在这里,这是一个好问题,他也想知道。

  “其实我们能够和苏联交换的利益,并不比美国人少。”

韦维尔总督叹了一口气道,“但是在波兰和希腊的问题上,双方陷入了僵局。”

  蒙巴顿一拍脑袋,摇着头不愿意在从这件事上费心,转而把目光放在了艾伦威尔逊身上,打量了一番道,“你比我想想的还要年轻一些,怪不得帕梅拉念叨着你,但是艾伦,我女儿还小,她才十六岁,你私自进入我的别墅和她呆了这么长时间,并不符合绅士风度。当然你二十一岁就做海得拉巴专员,并不算是很差,只不过和我有差距,至于外貌嘛?同样有差距的!”

  如果现在兜里有枪,艾伦威尔逊可能会考虑崩了这个自恋狂,虽然对方说的对。

  第18章屁股决定脑袋

  原来这是自己被叫来的原因,艾伦威尔逊眯着眼睛小声道,“我就是送一份文件。”

  “我很好欺骗么?”

没有看出来艾伦威尔逊赞同的目光,蒙巴顿很是自负的道,“如果你不是怀着想法,为什么在我的别墅呆了一个下午,还专门在其他人都不在的时候去?”

  你被爱尔兰人炸死真是活该!艾伦威尔逊几乎脱口而出,话到嘴边解释道,“我也不知道总司令在那,至于夫人去什么地方了,更是不清楚,只是凑巧见到了帕梅拉。”

  “当时我的助手很忙不在总督府,是我让艾伦送过去的。”

关键时刻,还是历史文化鉴定家巴伦爵士开口道,“艾伦的年龄不大,所以做事特别的小心,看见你不在别墅就等你回来,这也是非常正常的。”

  “非常合情合理,不过说回来!”

蒙巴顿看了一眼艾伦威尔逊道,“档案上才二十一岁,就已经做海得拉巴专员了,算是非常的少见。”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蒙巴顿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就是单纯的感叹一下,马上就把这件事忘了,又开始询问雅尔塔会议的事情,最后道,“从目前的进展来看,欧洲战事应该结束的会比亚洲这边要早。”

  “所以我们应该尽快的收复尽可能多的殖民地,这样才在世界各国面前,展示大英帝国的权威。”

韦维尔总督边想边道,“缅甸战事,会得到英属印度的全力支持。”

  这些话艾伦威尔逊都没有听进去,他现在就是快点回到海得拉巴,朱纳加德土邦的专员都已经离开新德里了,谋划当中的土邦联盟才是真正的正经事。

  “哦,艾伦,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巴伦爵士像是刚刚想起来询问道。

  “巴伦爵士,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投入到工作中了。”

艾伦威尔逊一副摩拳擦掌的样子,这个办公室实在是不适合他,就像是一个局外人一样,听着大人物自我感觉良好。

  “确实海得拉巴那里也需要你。”

巴伦爵士点着头示意,知道艾伦威尔逊在这座办公室已经呆够了,给艾伦威尔逊离开的台阶。

  临离开办公室之前,他还能听见蒙巴顿絮絮叨叨,“我女儿的年龄还是太早了一点。”

  “这个自恋狂。”

把门关上之后,艾伦威尔逊嘴角抽动,双手插兜走出了总督府。

  摆在目前英属印度面前的第一问题,就是即将开始的曼德勒会战,这也是蒙巴顿眼前最为关心的事情,作为东南亚战区司令,收复缅甸的巨大功勋,他不想落在别人的手中,荣耀一切归于自己。

  为此,蒙巴顿对英印军团的指挥层进行了调整,吉法德将军被蒙巴顿解职,接替的是利斯中将。这位利斯也是个战功显赫的名将,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是蒙哥马利第八集团军的三十军长,蒙哥马利离开意大利以后,利斯就是接着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的人。配合他的人是指挥英帕尔会战的斯利姆将军。

  旱季攻势,斯利姆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此前,他仅有英帕尔这一次著名的胜利,而因为英帕尔战役防御战的性质,他多少被伦敦看成是一个谨慎稳健的指挥官。其实斯利姆的战略目标一直只有一个:打击日军的野战部队主力,而不去在意土地和著名城镇的得失。

  调整北非战场前来的英国远征军,和本地英军之间的关系,是蒙巴顿目前最为操心的事情,比保护女儿更加的令人费神。

  预计中的曼德勒会战,英印军团的对手是日本缅甸方面军的主力,日军第十五军。后勤补给和调配,已经得到了英属印度上下的支持,现在正是雪耻的时刻。

  就在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中,不辞劳苦的海得拉巴专员,离开了新德里,几日之后已经到达了海得拉巴城,鼻腔又被印度熟悉味道填满,看到遍地的贱民、苦行僧、艾伦威尔逊非常欣慰,幸福不就是对比出来的么?

  先和自己的助手们,谈及了一下新德里会议的精神,随后就是询问最近海得拉巴的局势是否平稳,“出现了一起骚乱,阿里汗的军队已经把他们镇压了,死了不到一千人。”

  “那倒是也不多,不用想肯定是也印度教徒的抗议。”

艾伦威尔逊了然的点点头问道,“原因是什么?”

  倒不是艾伦威尔逊特别的无情,只是这本身就是英属印度的日常,已经日常到了不太值得注意的地步,这么大的地方,哪天不死个几百上千人,多么平常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