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魏风骨的提出者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女赋(第1页)

转眼就快到我行笄礼的日子了。

三月三原本才是这个时代统一的及笄日,且庶出女公子按府令都是凑足三人一同举办的。但今年全族乃至夏侯家都只有我一人适龄,卞夫人便将笄礼推迟到了我生辰这天,单独举办,以示独宠。

卞夫人找我在内房单独见了面,同坐一张半旧莞席,她握着我的手,细声嘱咐了些许女儿之事。那天,白日的光透过窗格,轻轻照在她那张祥和慈蔼的脸上,有那么一瞬,我心里在想啊:倘若我在这个世界,也有个跟曹植一样的母亲,该有多好,该会少去多少寒夜的孤寂呢?

只是,倘若卞夫人知晓历史上将来嫁给曹植的就是我,是否会用另一种眼光将我打量?

他的儿子那么优秀,她一定期待着将来同样优秀的儿媳吧?

听完卞夫人的训诫,我微笑着垂下了头。

东汉时抒情小赋尤为盛行,汉末已趋于成熟,代表便有赵壹《刺世疾邪赋》、张衡《归田赋》、蔡邕《述征赋》、祢衡《鹦鹉赋》。为了履行重写赋的诺言,我虽然嘴上说着与曹植对着干的话,私下倒也尝试着看起他少时抄写的汉赋,只是看了没多久便抱怨读不进。自来了这个世界后,心也变得功利冒进,卷轶浩繁,在案几前跪坐久了,也如坐针毡,闷热的天气也让心底颇不宁静,于是往往白日在房中看着看着汉赋,就以简掩面,倒席而睡。

夏日烦闷午后的梦,像婴孩在摇篮中躁动。

在梦里我忽然回到了动乱初年。

梦里走马灯般演绎过的,是蔡琰的前半生,从通习才艺的大家闺秀,到十五及笄束带嫁人,从颠沛流离乱世求存,到辗转而为匈奴人俘虏。梦里有过洛阳街市灯光璀璨,也有寒刀冷剑下舐血胡虏,有青春年少的男女携手欢笑,也有对着尸躯悲恸落泪的孱弱背影。

我感到寒冷和恐惧,不曾经历的过去,却让我如同身临其境。

奇怪的是,在梦里我竟与蔡琰相熟,甚至还有我与她少年时代牵手欢笑远去的背影。我想伸出手,脚下忽而踏空,梦便醒了。

蜷起脚,呆坐在凉席上良久,看着日光斜斜照入门户,我思从心来,旋即腾身,铺展麻纸,援笔作赋。

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擅长的事物也没什么不好,我只求能表示我一份心意。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认认真真的学习写赋,我要把它献给我素来敬佩的千古才女。

从傍晚修改到第二天傍晚,终于圆满收工,并用汉隶誊抄在了珍藏已久的布帛上。我长吁一气,正想投笔放松一会儿。没想到身后突然冒出个曹植,又是一把抢过我的手稿,快读了个遍。夺取不及,曹植竟笑着往曹丕小院跑,于是我也追赶了出去。

“二哥,来!我这儿得了篇上好的佳作!”

曹丕傍晚就在前院练剑,远远听到我和曹植的吵闹声,便停下来,笑呵呵相迎。

只见曹植在石桌前站住脚,一面摊开布帛,一面和曹丕畅谈起我写的小赋。

曹丕用手巾拭汗毕,笑着将剑插回剑鞘:“这初作汉赋,情不可遏便是大忌,观汝全赋,虽一韵到底,然终下笔不能自休也。”

一旁的曹植以为此评甚佳!

“还有这小序,啧啧,除了照抄二哥的,这什么‘崔氏女缨,年十五,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曹植哈哈大笑,“何厚颜也?”

“小序不打紧,内容才有意思呢!哎,你们可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兄弟俩相视一眼,曹丕纳罕道:“这辞藻文风,似曾相识?”

“正是了!”

我抚掌笑罢,“我自知腹中藏墨甚少,便整理了蔡邕集作中的字词,模仿其父文风作赋送与其女,不正‘适得其所’?”

“呵,妹妹连作赋都要投机取巧,只怕蔡夫人并不会领你的情。”

曹植撇嘴。

“不,她会的。”

我伸指掠过布帛字迹,娓娓说道:

“要作赋赠与当世才女蔡姬,那自然要与众不同,丁廙这些文士都从你们男人的视角叙说,且对蔡琰自身光芒视而不见,我偏要花重笔墨在赋铺陈,镌刻女子之美丽,以青春华年衬惨淡遭遇,以妇人角度叙说与幼子离别之苦,以一人境遇控诉乱世悲哀。一如蔡琰的《悲愤诗》,那不是歌功颂德的应酬之作,是纪实,是‘诗史’。”

“诗史?”

兄弟俩显然对这个名词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从曹丕院里用完晚膳回来时天色已晚,府内业已熄灯,我便预备明天一早便去蔡琰寓所。晚风微凉,将我的丝吹上眉梢,重读一遍自己人生第一篇汉赋,也是第一篇为女性而作的赋作,我已哽咽无言。

谁说这辛辛苦苦写出的东西是只送给一个人的呢?

次日凌晨,刚洗漱完不久,便听思蕙说蔡琰到了中庭,喜得我忙出屋相迎。

“缨儿,来——”

蔡琰牵着我的手进里屋,我听她的话,来到梳妆台前,临窗呆呆坐下,像当年在曹丕营帐中一样,看兽纹铜镜里映着一张模糊而清瘦的脸。

蔡琰招了招手,侍婢们便从屋外抬进一只新皮韦笥,将其打开并呈放在阶下。韦笥里整齐叠放着三套衣裳:素衣襦裙、曲裾深衣、大袖长裙礼服。衣服侧边还摆放着一个锥画鸟兔夹纻胎漆奁。奁里有三层隔层,装着精美的角质篦、规矩纹铜镜、桃木梳、木笄、玉簪、金钗冠以及各种胭脂水粉。虽是白日,屋内比较阴暗,华服美饰却在摇曳的烛光下闪闪泛光,仿佛要将整个房间耀得通明。

“随便挑件试试。”

蔡琰微笑。

我最喜欢那套玄赤双色的曲裾深衣,便迫不及待换来一试,尺寸刚好合身,朱红的衣边紧紧环绕,与深玄的裳色交相辉映,显得整个人都更成熟稳重了几分。思蕙和文兰在一旁连连夸我穿得好看。

“令慈十分怜爱姑娘,明日即是姑娘十五生辰,特命我为正宾,携礼服仪饰至此,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自古而然,今日,我便先教你脂粉梳妆之事。”

蔡琰一改往日的冰冷,说着便将我从前梳的丱卸下,手上衔着木梳,将我过腰的长缕缕梳理,娴熟地绾住盘起。窗外洒进寸寸日光,与室内烛光一道,映着台前梳的人儿。

“垂鬟分肖髻,分两股,结鬟于顶,并不托拄,使其自然垂下,并束结髾尾,垂于肩上,此亦称燕尾,是为未出闺阁女子之髻样。”

她耐心地解释,以修长的手指抵在我太阳穴,端正我脸在铜镜前。

我受宠若惊,好奇地问道:“琰姊姊,《礼经˙士婚礼》云‘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然缨儿并未许嫁,亦可及笄吗?”

“凡仪礼,莫不用乎人事,何必循规蹈矩。女子许嫁戴缨,笄而字之。若年过十五而未许嫁,亦可行笄礼,戴朱缨,居闺待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