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云雪激辩(第1页)
东圩山脉连绵数百里,占地非常宽广。出了宁锦城,西行十来里,便来到东圩最西部的山脉余脉,也是平安集的所在地。
传统意义上,只要出了宁锦城,那么就算是出了大吴的国境,但宁锦城与大辽最西端的西讨城之间相距数百里,因此两城中间的这一块广袤的土地变成了辽吴间的战略缓冲带,也就俗称的没王管之地。没王管地带最大的好处当然是无需缴纳赋税和服徭役兵役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做点往来客商的生意,因此吴辽两国很多不希望缴纳税负的边民便开始在这块缓冲带上定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集市。平安集就是最靠近宁锦城的一个。
在两国缓冲地带建立集镇,并且在市集生存,过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毕竟无论在辽国还是大吴看来,这些市镇的边民都不交税,都不是自己人,因此两国边军打起草谷来都不会留手。只要生战争,无论是辽兵西伐中原,还是中原王国出兵东征草原,这些市集当其冲成为死地。所以,除非是走投无路,谁也不想在这里长期生存。
平安镇却是这些镇子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由于东圩山脉由一群死火山组成,山脉里面温泉星罗棋布,让山脉很多地方保持温暖。甚至在山脉的最深处,有些地方更是四季如春,成为宁锦城内一些达官贵人的理想避寒圣地。因此有部分脑瓜灵活的商人,便在这里建立食肆等商号专门向贵人们提供补给。
平安镇虽然同样不向大吴纳税,但是由于后台老板都是宁锦城的商人,都非常会来事,逢年过节给到边军的好处多多,宁锦城的边军对于这个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法外之地也就只眼开只眼闭,默许镇子的存在。
大吴边军不来打草谷,加上近十多年大辽由于自身内乱无力西犯,因此平安镇还真的如其名一样,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平安。而随着一些大吴的农户、猎户选择到镇子里繁衍,平安集不知不觉间已经展到有上千人的规模,现正值农历新年,平安集家家户户也都贴上象征如意吉祥的各类对联年画,一片繁荣的景象。
这就是薛较姝为什么初到平安集感到惊讶的原因了。待同行的郑端允将情况说清楚后,薛较姝才恍然大悟,轻叹道“原来如此,从市集的名字来看,无论是达官贵人、商贾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希望和平的。我也真希望这个平安镇能永远平安地存在。”
“姐姐说的是,其实所有人都不希望战争,若能保持和平,老百姓就能过上平安的生活”
郑端允附和道。
薛较姝点点头,她环顾四周的群山,远处的山脉已经或多或少受到地热的影响,隐约浮现出一层绿意,看得薛较姝心痒痒的,很想深入山里一探究竟。她转头向郑端允道“妹妹来时给我说的那个贞鹤在这个集镇中能看到吗?还是必须深入山脉之中。”
“东圩山脉深处有很多原始森林,由于受地热的温养,所以飞禽走兽种类繁多,现在已经申时,我们今天不能深入其中,否则会误了回宁锦城的时间。但姐姐放心的是,刚才妹妹与你说的贞鹤,镇子已经有人饲养,一会儿我带你去看看,无需入山。”
薛较姝闻言大喜,道“如此甚好,若来到这里没有看到妹妹说的那种贞鹤,真的是一大遗憾。那么我们现在就去看如何?”
“姐姐莫急,我刚才已经派人去通知养殖的农户,现在时间算来,消息已经送到,我们先在这个茶馆歇息一下,待农户过来接我们再去看。”
郑端允温声道。郑端允从小就喜欢来这里看贞鹤,不知为何每次看到贞鹤时,内心都有说不出的一种异样感觉。
对于郑端允的提议,薛较姝自无异议,与郑端允、郑端诺两姐弟携手在茶馆的一张桌子坐下。并且趁两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给随同出城的信者使了个眼色,让其给燕王送信。
“妹妹你看,东圩山脉果然神奇,居然在如此寒冬呈现如此绿色生意,真的是一座神奇的山脉,若真的完全纳入我大吴国土,帝国那么真的是如虎添翼。”
望着远处山脉的绿意,薛较姝叹道。
郑端允点头同意道“姐姐所言甚是。,但是东圩山脉占地太大,而且孤立于宁锦长城之外,若将其完全纳入我国,那么需要新修建的城墙长度将是现时宁锦长城的数倍。若再考虑由此增加的驻守的兵员及各类支出,则是我国目前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
听到郑端允这么说,薛较姝暗暗心惊,长久以来,薛较姝一直视郑端允为自己日后入主东宫的最强大对手,之前她一直认为郑端允凭借的只是其父母的关系才能压自己一头,自己在政治上的见地是郑端允无法比拟的。但是现在看来,郑端允对于政治同样有自己的见解,的确是自己平生劲敌。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薛较姝嘴巴却是赞叹道“妹妹真的才貌双全,刚才一番言辞便道出国家开疆拓土的困难之处,可谓是一针见血。”
郑端允微笑道“姐姐见笑了,妹妹每年都会来东圩山脉多次,也希望有朝一日朝廷能将整个东圩山脉纳入控制范围,但是东圩山脉孤悬长城之外,要完全纳入管理难度确实不小。”
薛较姝闻言,轻声笑道“妹妹若只是看到睦州一隅之地,当然觉得将东圩山脉纳入国境是非常困难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