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离亭宴带歇指煞mp3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第1页)

她是在萧清规十五岁那年来到嘉宁宫贴身侍奉的,当时天女祠之事发生不久,先皇突然下令将萧清规从月华宫迁至嘉宁宫,贴身宫婢全都换了一遍,月华宫封闭至今,萧清规从此体弱,这么多年愁多乐少,她已经许久没见过萧清规笑的样子了。

萧清规抬头便看到寿眉发愣的样子,脸上的笑意还挂着,声音也有些轻柔:“发什么愣?”

寿眉并非惯于阿谀奉承之人,字字皆是实言:“长公主天姿国色,却不爱笑,奴婢已经许久没见过长公主这么开心了。”

后面的话她没敢说出口,萧清规说萧翊不擅书信,可信笺上的只言片语便能哄得萧清规开怀,两人每每见面却是冷若冰霜,真是怪哉。

萧清规错愕了一瞬,旋即变得释然,睃了一眼手中的信,同寿眉说:“他说中秋已近,怕是未必赶得上回来为我庆贺生辰了。”

这倒是个坏消息,如何笑得出来?寿眉面露不解。

萧清规继续说下去,念的乃是萧翊信尾的原话:““稽首伏愿,遥叩芳辰”

。他素来不信神佛,最是自负,谁能想得到他稽首伏愿的样子?未免有些荒唐。”

寿眉说:“王爷这是在哄长公主,担忧长公主不悦。”

“收起来,不看了。”

萧清规果断将信收回封内,敛了笑,毫无留恋似的递给寿眉。

听到寿眉到博古架旁搬动匣子的声响,萧清规扭头看向紧闭的窗,窗纱遮挡住院中稀薄的秋意,她却仍能感知到寒凉,永安的秋倒是真的近了。

萧清规低喃道:“兄妹之间,谈何“叩”

字?”

多病的菩萨(2)

早朝后,皇帝萧旭与几位宰相在议事堂清议,太师吕文征入宫觐见,众宰相提早散去,萧旭留吕文征不过饮了盏茶,并未久谈,就遣人送吕文征前往嘉宁宫。

吕文征坐在下首恭候,只见珠帘微颤,萧清规身着玉色莲纹裙,佩金丝披帛,手提十八子菩提念珠,款款落座。

吕文征年近八旬,举止缓慢地揖手后下跪,语气却颇为傲兀:“老臣拜见长公主殿下——”

“吕太师免礼,请坐。”

萧清规看了寿眉一眼,示意其斟茶,接道,“本宫身弱,不便亲自上前扶吕太师起身,太师下次可切莫再行如此大礼了。”

吕文征这才瞧见萧清规真容,她自小生长在被称为禁宫的凉秋宫内,由一女尼抚养长大,直到十四岁及笄才回到自己的寝殿,吕文征则年事已高,不大参与朝政,更是没什么机会能够见到这位长公主殿下。

相传她额间有一颗观音痣,眼下已被花钿遮盖住,未能见到真容。沉痾缠身的缘故,胜雪的肌肤无需敷粉,唇间的朱红亦是薄薄的一层,淡妆素雅,样貌倒是得先皇和太后真传,国色之姿,有皇女气概,可惜带着股病态。头顶的钗环不过寥寥数支,誉朝女子素来以打扮华贵雍容为美,堂堂长公主头上戴的还不如自己家中那位老妻缤纷多彩,委实不合礼数。

如此想着,吕文征不免有些非议,他是信奉礼法大于一切的迂腐老臣,更因对萧清规早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落座后许久才发出一声冷哼,茶也不肯喝上一口。

萧清规假装对他的打量全然不知,一心品茗,二人仿佛在无声较量。

终是吕文征先耐不住,沉声道:“不知长公主殿下召见老臣所为何事?还请长公主陈清。老臣年迈,本该致仕还乡,若非为先帝之托,又不肯假手于旁人,这才亲自修史。今日老臣奉长公主之命进宫,一来便是荒废大半日光景,老臣不免惶恐,有负于先帝。”

萧清规听出他的言外之意,提及先帝之命,不过是向她这个内闱的女流之辈施压,告诫她切莫多事。“荒废”

二字则有些大胆,已经认定萧清规请他入宫乃是无故召见。

她全当听不出来,温吞着解释:“父皇临终遗愿有二,一则收复江南失地,隆亨二年,皇兄亲征江南,水战数月,大捷。二则重修旧史,编撰新史,陛下既将此事托付本宫,本宫自当尽心。太师年迈,本宫专程请旨,命十二翰林入太师府,不忍见太师奔波,仅每月初一十五到翰林别院呈与本宫复议,可编修好的卷本到了本宫手里,却迟迟不见太师……”

“长公主为我大誉殚精竭虑,果然不枉费先帝亲封景初之名。先帝若泉下有知,想必也不免悔恨,临终前与长公主龃龉颇多,伤了父女亲情。”

吕文征将萧清规的话打断,暗带讥讽道。

元徽二十一年秋,世祖皇帝萧复身染头疾,卧病在床,辍朝数日。萧清规身为其女,常去侍疾,萧复执意下旨为萧清规选婿,萧清规不愿,多次忤逆,故而父女之间经常争吵,气得萧复病情愈重,宫内宫外皆知二人素来不睦,亲情淡薄,此为吕文征所谓的“父女亲情”

元徽二十四年春,萧复驾崩于太极殿,年仅十六岁的太子萧旭继承大统,改年号隆亨。天子年幼,萧清规从旁辅佐,干政数年。直到隆亨四年,她才在朝臣非议声中放权,退居后宫,再未入过太极殿,此为吕文征所谓的“殚精竭虑”

内室沉默许久,针落有声,萧清规看似在追忆先皇,却面无愧色,很是冷情。吕文征看在眼里,更觉鄙夷,本以为这场会见就要到此为止,打算施礼道别,萧清规却像顷刻间就忘记吕文征刚刚的讥嘲似的,翻开桌案上的卷本,经寿眉送到吕文征面前。

吕文征拎起卷本一看,满纸墨迹,萧清规留下的朱笔批复分外显眼,这一页记的是萧复十年复国之始,于濯湖湖畔结识宋长庚夫妇,后在离亭与宋长庚结义,共图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