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口祸(第1页)
山东,济宁。
运河名城,水运枢纽。
朝鲜使臣崔溥《飘海录》记载:「…乃两京之要塞,商旅辐辏之地。楼台之密,市肆之盛,货财之富,船舶之集,虽不及苏杭,亦甲于山东,名天下矣。」
冒着盛夏酷暑,花了整整十天,朱寅等人才跟着戚继光,从登州来到运河边的济宁。
北方运河枢纽,山东一省就占了四个:济宁丶临清丶德州丶聊城。
这济宁城虽然不像临清那样有榷税钞关,却有河道总督衙门,实为四城之首。
河道总督衙门,就在附近不远。
朱寅等人牵马穿过河边有名的竹竿巷,到了最繁华的南阳镇,就是最大的河运码头了。
站在码头之上,但见宽阔的河面上船舶云集,有楼船丶帆船丶乌篷船丶艨艟…各种各样的舟船,有的停在码头,有的川流不息。
运河两岸,号子声丶吆喝声丶呐喊声丶鼓乐声丶马嘶声,沸反盈天,热闹非凡。
人流如织。
上下船的不仅是人和货物,还有马骡牛羊等牲口。
整个码头集镇,都是来自天南海北丶操着不同口音的的人群。
洪武正韵的南京话,字正腔圆的京师话,齐语铿锵的山东话,吴侬软语的江南话,雅音已失的河南话,秦腔味重的陕西话,啵撒马哈的湖广话,古雅韵致的广东话…
遍身绫罗的富商豪绅,一身江湖气的奢遮船主,网巾襴衫的白衣士子,器宇轩昂的上任官员,从容不迫的和尚道士。
当然还有满头珠翠的贵妇千金,红袖招摇的花船女校书,挑着担子的脚夫,货郎,手艺人。
更有短衣褐服丶粗手大脚的水手丶苦役丶雇工丶帮闲。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吃运河饭的漕帮雇员。
整个运河的漕运劳工,几乎都被大大小小的漕帮势力垄断了。
各家漕帮背后,都是有权有势有靠山,属于最早的人力资本家。官场上没人照应,也就干不成。
这一幅繁华忙碌的码头图景,看在朱寅和宁家姐妹眼里,似乎和后世的码头车站没有太大区别。
好像只有衣服和发式变了。
此时正是晌午,太阳最毒,也是吃午饭的时候。
不管是岸边角落的苍蝇饭馆,还是招牌亮眼的高档酒楼,都是人满为患。
贫富贵贱,有钱无钱,总要吃饭啊。
就是乞丐,此时也成群结队的出来乞讨了。
整个集镇,都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爹,我们去太白楼吃了午饭再走吧。」挽着角髻的朱寅踮起脚,指着不远处的太白楼。
那是一个高档酒楼。
「马匹一路拉车,大热天的掉了不少膘。路上驿站的马料,都是以次充好,甚至都发霉了。」
「孩儿的意思是,今天咱们在南阳集住一晚,给马喂饱精料豆饼。明早再坐船,反正孔家人也追不上来。」
带着斗笠的戚继光点头道:「好,那就住一晚。咱们一行八人,还有马车马匹,肯定要雇一艘船。」
「运河航远,最是江湖水深,不能贪图便宜顾私船,容易遇到黑船。」
「咱们要找阜头舟牙,在船行租船,虽然价格贵,但毕竟有官府监管,有规矩照着,出了事也要负责。」
朱寅笑道:「爹真是老江湖。那就找阜头牙行吧。」
这次他们是以戚继光的随从身份南下。
因为戚继光有官籍,还有登州府的官凭文牒,不需要办路引,倒是省了几百两打点衙门的冤枉钱。
戚继光的肺病差不多痊愈了,风湿腿也好了很多,看上去面色红润,似乎年轻了几岁,精神越发瞿烁,隐隐有点老当益壮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