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问鼎十国章节目录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第1页)

  何况是王朴?

  第四十六章殿中策(下)

  纵观王朴的《平边策》,他于郭荣即位后不久就看出了契丹的威胁,从而避实击虚,先易后难,由南而北,打算以举国之力,决战契丹。

  以整体的格局来说,这种战略没有一点问题。

  非常的有远见且高明,五代人才,王朴为冠,半点不虚。

  只是王朴算不得到二十年后的契丹将会迎来他最巅峰的时刻。

  上有贤君,中有名臣,下有良将。

  辽国内部上下一心,君臣团结,励精图治。什么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这些治国强国法门,辽完全学了过去。

  面对这样的辽国,攻取的难度一下子就提升到了噩梦级别。

  故而《平边策》从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是没有错的,但以罗幼度的角度来分析,就存着巨大的隐患。

  真要一统南方,灭南唐、灭后蜀、灭南汉,给契丹休养的时间太长了。

  长到他们理清了内乱,培养出了名臣良将,还吸收了中原文化,蜕变成了可以于中原对抗的国家。

  郭荣沉声道:“先生可知南平是最早承认我大周的存在,对我大周一直尊敬推崇。”

  罗幼度颔道:“自然是知道的。”

  南平又称荆南,五代十国里最小的政权之一。

  最小的时候,只有江陵一城。

  南平高氏能够在这乱局中存活,靠的就是一张可以当城墙的脸。

  不管是谁,只要称帝,他就会兴高采烈的道贺,然后表示臣服,以获取赏赐。巅峰时期,以一国之地,分别向南汉、闽国、南唐、后蜀称臣,恬不知耻的讨要封赏,给周边的强大势力,视为“高赖子”

  现今南平的国王叫高保融,是“高赖子”

的儿子。

  史书上记载高保融性情迂腐愚笨,并无治国之能,因此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保勗处理,自己只知道吃喝玩乐。

  罗幼度却不这么认为,高保融绝对藏拙了。

  作为一个夹在后周、后蜀、南汉、南唐中间的小国,完全没有展的空间。

  故而高保融即位之后,就抱着后周的大腿,不断的示好,还时不时的劝说后蜀、南唐归顺后周,妥妥的三好臣子。

  大周对于这个三好臣子也很高兴,不断的嘉奖,一开始是检校太师,兼任侍中,后来又封渤海郡王,兼任中书令,最后直接南平王,守中书令,赏赐一茬一茬的。

  郭荣攻伐南唐的时候,高保融响应出兵,指挥使魏璘率兵三千,出夏口以为应。

  然后没有了,做样子而已。

  完全可以看出,高保融抱着后周的大腿一直叫爹,一直为爹出力,但没有为爹干过一件实事。

  他本质的就是听调不听宣的军阀,根本不希望后周能够一统天下。

  只要后周不一统,他就能坐稳南平王的位子。

  后周真要一统了,南平国怎么可能保得住?  郭荣默然不语,他不傻。

  罗幼度加重了自己的语气道:“臣以为不能以灭南唐、孟蜀为目的,南唐、孟蜀困兽尔,给他们十年二十年展,他们亦无法威胁我大周分毫。但给契丹二十年展时间,我大周将面对的将是一头洪荒巨兽。陛下,契丹的混乱是暂时的,我们不能给他过多的时间,让他们安逸壮大。”

  王朴的脸色微微变了,意识到自己忽略的问题。

  攻灭南唐、孟蜀是需要耗费国力与时间的,这耗费的时间越多,契丹的实力也就越强。

  打赢孟蜀,打赢南唐容易,可真要将之覆灭,就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了。

  郭荣闭目沉思了好一会儿,方才道:“那先生以为何时收手为好?”

  罗幼度道:“只要拿下秦、成、阶、凤四州,孟蜀就不必去管他。将他们困于蜀地,以孟昶之能,放任不管,反而使之自取灭亡。而南唐,可取江淮富庶之地,以壮我大周经济,然后与南唐划江而治。以强势迫使南唐去国号,归附我大周。让他每年向我们进贡钱粮,助我们北伐契丹。”

  历史上郭荣在拿下江北淮南十四州的时候,已经敏锐的察觉到《平边策》存在的不足了。

  所以他没有依照《平边策》的方针,继续南征。而是选择了改变策略北伐契丹,意图收取燕云十六州。

  只是在攻取三关三州之后,郭荣突患疾病,不得已回军开封,不久后病故。

  有的人说郭荣不死,定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如果单指这一次北伐,罗幼度是不信的。

  早亡,往往带来的是遗憾是可惜,所以无限可能。

  但现实是残酷的,燕云十六州,前七州后九州,一盘大棋。刚开始拿下三五州真算不得什么。

  就拿高粱河车神来说,赵匡义领着攻取北汉的疲兵,一样一口气连下五州,打到幽州城下。

  如果这个时候,赵匡义病死,少了车神的传奇,那是不是比郭荣还牛逼?

  越深入腹地,攻取的难度越大。如果这个时候,南唐来个背刺,就郭荣第一次北伐时的处境,能成的几率不大。

  但郭荣能再活十几二十年,还是有很大希望的,当然赵匡胤也是一样。

  郭荣皱眉道:“这孟蜀还好说,有蜀道天险在。南唐不灭,谁能保证北伐路上,他能安分守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