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鸤鸠拼音校正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章 双虫响(第1页)

1941年11月26日星期三大雪

梅英、继英来替换云英和月英,见天下起大雪,惊喜不已。

云英让月英抓紧睡觉,顺便把青英喊起来。

青英过来。云英包了两个饽饽,挂在胳膊上,装成走亲戚的样子,带着青英,爬出地窝子,沿着敦河,向小咸村走去。

雪,洒洒扬扬地落下来,落到云英、青英的黑头上,落到两人单薄的衣裳上。两人丝毫感觉不到冷,而是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敦河两岸的动静。

敦河只有五六米宽,时断时流。箕尾湖水大时,湖水就通过敦河流入泑泽湾;水小时,河水如溪流,潺潺而过。在敦河上,南北垒了砖堆,放了三根木棒,权当做桥。过了桥,便是小咸村。

云英、青英刚到木桥,从对面过来一个老头,背着粪筐。两人警惕地停下来。

老头带着狗皮帽子,穿着黑粗布棉衣,腰里扎着一条草绳,脚穿一双用蒲草编成的棉鞋。老头站在桥上,打量着云英两人。

“这是去哪啊?”

老头问。

“潘侯呢!亲娘病了,咋着,也得去见一面。”

云英说。

“潘侯有鬼子呢!过不去。”

老头说。

“那小咸村有鬼子吗?”

青英问。

“小咸村、大咸村的鬼子早就走了。你们这是从哪来?”

老头问。

“我们是少咸村的。”

云英说。

“我叫双虫响,小咸村的。你们先到我家喝口热水吧!暖和暖和再回吧!”

“那就多谢了。”

云英说。

双虫响扭头往回走,云英拉着青英,跟了上来。

过了桥,是一片芦苇荡。因为鬼子扫荡,芦苇也没人收割。沿着一条小路,绕过芦苇荡,小咸村便映入眼帘。

小咸村不大,就十几户人家。家家都是低矮的草房。双虫响的家就在芦苇荡旁边,两间小茅屋。家里就三口人。妻子易采春是易寨人,儿子光竹仅有五岁。

云英、青英进来,易采春疑惑地看着两人。

“走亲戚的,把火烧旺些,让她们暖和暖和。”

双虫响说。

“不用了,我们喝碗热水就走。”

云英说。

“说实话,棉衣裳我真的帮不了你。但野菜、野豆咱这里不缺。喝顿粥再走,也全了咱们相识之缘。”

双虫响说。

“这就很麻烦了。”

云英说。

“鱼台打铁的车元临,也住在小咸村。也是躲扫荡跑到这里的。听说他手上有两件旧棉衣,我去问问,看他卖不卖?”

双虫响看着云英,说。

“算了,要是有钱,我们姐妹也不能穿着单衣出来。我们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