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神谷村的由来(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也就是说,靠养殖家不可行。
这村子附近,耕地少,野兽多,种下的庄稼,来不及收获,就会被野兽吃掉。
靠种植庄稼家也困难。
山里的资源,又因交通不便,无法开利用。
靠资源家更不可能。
这都是神谷村的实际情况,但这些情况,又有多少地方父母官知晓?恐怕连本乡的基层干部都很少有人来此调研,更别说县以上的领导了。
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言权。
研冰颜真正体会到了深入基层调研的重要性。
她又问村长:
“村里现有多少孩子?”
陈卫山说:
“未成年的有一百五十多人。”
研冰颜又问:
“村里就没有考虑过就近建一所学校吗?”
陈卫山又是苦笑,说:
“当然有,我已多次向乡里求助,但乡里都说教育经费不足,难以在每个村子里都建学校。”
其实乡里这个说法也没有问题,就是在东部达区域,也不可能每个村庄都建学校。
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神谷村的道路交通和家庭贫穷现状,严重落后于其他地方。也就是村长说的,走读?路太遥远。住宿?谁家有钱!
这就是神谷村人的尴尬之处。
研冰颜沉思良久,才说:
“回头我去半月山县走一趟,去将这里的实际困难向县委反映一下,看能否争取在这里开办一所小学。”
陈卫山听到研冰颜的这个想法,内心并无多大惊喜,他和王之青的想法差不多,他不相信一个年轻记者会有多大的能耐。
但他也心存感激。
在他看来,至少她在努力帮助神谷村,一个外人能有此番情义,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研冰颜没有再纠结这话题,她还想了解神谷村的历史由来。就说:
“村长可否讲讲有关神谷村的一些传说?”
陈卫山想了想,说:
“二位也看到了,神谷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道路交通不畅,这里的村民几乎还处于原始生活状态。
村里人要知识没知识,要文化没文化,在《半月山县志》中,几乎查不到有关神谷村的历史记载。
村里人对神谷村的历史了解,也都是通过民间故事代代相传,至于传说中的内容是真是假,已无法考证。
我只能给二位介绍个大概。”
研冰颜点点头,没有说话,安静地等待下文。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