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景龙政变一次影响深远的未遂政变下(第3页)
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太府卿纪处讷、鸿胪卿甘元柬这些高官都是武三思羽翼。
而御史中丞周利贞、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则充任武三思爪牙,人们称他们“五狗”
。
【o7】轻视对手势必万劫不复
武三思权可遮天,李显的老婆、妃子都是他情人,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是他儿媳,李显这皇帝无非就是随时可除去的傀儡。
放眼朝中,唯一能对他构成威胁的就只剩下太子李重俊了!
可怜的李重俊,名义上虽贵为太子,但在朝中权贵眼中只是个谁都可以摆弄的“受气包”
。
韦后因李重俊不是由她所生,对李重俊很反感。上官婉儿为了武三思,在颁布敕令时每每尊崇武氏,贬低太子。安乐公主与丈夫武崇训则时常欺侮太子,甚至当众戏称太子为奴。武崇训又唆使公主请求李显废掉太子,改立她为皇太女。
俗话说泥人都有三分土性,更何况年轻气盛的李重俊!
作为大唐储君,也有一些依附于他的文武百官。尤其是与他交往的那些宗室子弟,大多在羽林卫中任职。这给了他得以操纵军队的机会,他开始不动声色的暗中策划。
武三思虽说忌惮李重俊,却压根也没把他放在眼里,总觉得朝中群臣大多投靠于己,一群小玩闹能搞出什么新花样,根本没做任何防范。
盲目乐观还要轻视他人,最终让武三思堕入万劫不复,再没了翻身机会!
景龙元年(7o7年)七月初六,太子李重俊会同参与“神龙政变”
的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以及将领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矫诏调动三百余名骑兵,突然攻入武三思府中,杀死了毫无防备的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亲党十余人。
而后,又派左金吾卫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其子天水王李禧分兵把守长安外城各城门,李重俊与李多祚率军自内城太极殿肃章门冲入,直抵皇宫,呼喝着索要武三思情人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急中生智,大声说:“我看他们意思,一定是想先杀了我,然后再杀皇后与圣上。”
听上官婉儿这么说,李显忙与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登上玄武门城楼躲避,并派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带百余卫士在楼下防守。
宰相杨再思、苏镶、李峤与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得到消息,拥兵两千余人屯驻太极殿前,与李千里父子对峙。
李多祚先行抵达玄武楼,想登上城楼面见李显,解释起兵理由,却遭护卫拦阻。李多祚只得与太子驻军玄武门前,等待皇上问话。
宦官杨思勖守在李显身旁,主动请求进击叛军。得到李显默许后,他独自下楼叫阵,一刀砍死了叛军将领野呼利。野呼利是李多祚女婿,素以勇悍着称,却仅一个照面就被杨思勖所杀,叛军士气顿时大挫。
李显借机从城上探出头来,俯身对楼下士卒喊话:“你们都是朕的卫士,为何跟随李多祚造反!有能斩杀他们的,算你等大功一件!”
对于参与反叛的士卒来讲,无非是想捞点实惠。现在皇上已经有了准备,政变势必无功。与其被朝廷治罪问斩,不如杀了李多祚他们换取功名。这笔账并不难算,于是,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悲催的死在临阵倒戈的士卒手中。
李千里父子攻打太极殿右延明门,兵败战死。太子李重俊带百余残部逃向终南山,走到鄠县时为部下所杀。
李显拿他级祭奠武三思父子后,悬挂于政事堂示众,把成王李千里改为“蝮”
姓,参与同党一律处斩。
武三思父子追赠梁宣王、鲁忠王。
杨思勖独挑强敌立下功,加封青光禄大夫兼内常侍,成为大唐建国以来位获封官职的宦官。
杨思勖虽身为宦官,出身并不简单。他本名苏佑之,父亲是罗州大领苏历,母亲是雷州大领陈玄的女儿,六岁时阖家蒙难,他因年幼免死净身做了宦官。其人勇猛凶狠,颇有膂力,后来在唐玄宗主政时,三次挂帅平叛岭南有功,获封大将军,是有唐一代着名的宦官将领!
这场政变虽然没有成功,但却打乱了朝中势力布局,对大唐未来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武三思跟随武则天多年,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在“神龙政变”
后的不利局势下,表现的沉稳果决。他利用上官婉儿接触韦后,又通过韦后搞定李显,再设计除掉“五王”
,独掌朝中大权,所走每一步都极尽精妙。
照此势头展,如果武三思没死,大唐很有可能落入他的手中。这也是睿宗李旦继位后,又恢复李重俊太子名号的原因所在。
就当前来讲,李重俊死了,太子人选该如何解决?韦后、安乐公主觊觎皇位,想模仿女皇武则天,她们又将如何行动?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也都大权在握,各有想法。
暗潮涌动之下,谁才是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