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点点滴滴漫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天性(第1页)

课已经上完,班里进入复习阶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养成了马不停蹄地上课的习惯,不会因为外在的任何事务而耽误了上新课。这么长的时间复习绰绰有余,到了高段,除了课内的这些知识外,补充一定的古文知识很有必要,为此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上古文内容。到了五年级孩子的学习能力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上课的进度,清作业的度都不知道比以前快了多少。

同时大家也关注到家长的关注度没有以前那么高,掉队的孩子开始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虽然这些孩子每天都要来学校学习,然而学习从来没有给过这些孩子成就感与肯定,在班级中这些孩子也没有什么存在感。有可能再怎么努力也未必会追上其他同学,这种无力感作为老师真的很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也许从一年级开始,从第一次作业开始,孩子因为家长的关注,前期的积淀导致了部分孩子的落后。面对这样的落后,有些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盯得很紧,从来没有放弃,这部分孩子就会越来越好,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孩子打好了一个基础,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收到的肯定与表扬会越来越多,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在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到最后这批孩子也可以变得十分优秀。反之有些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打折扣,家长也没有足够重视,经年累月受到的批评和否定多了,越读越没有信心,越读越没有兴趣,最后就真的落后且倦怠了。

现在回头看,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是优秀的,而是后期在一次次的听课、作业、活动中都认真对待,并因为自己一次次优异的表现而收获很多的赞扬和肯定,到最后也许会收到老师和家长的期待,这样愉悦的体验对于孩子来说是他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也是他之所以优秀的原因。就目前来说学习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选拔性的,且不往大的中考和高考去说,就单单小到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其实无时无刻都是在选拔,小到每一次的作业,大到期末的评优评先。所谓的期末评优评先,都是在比较中选择相对表现较好的孩子。每一次的评优评先都有名额限定,如一个班有四十五个孩子,期末能获得三好学生的只有九个名额,这也就意味着只有五分之一的孩子能够拿到这个名额。怎么样从那么多孩子中评出这九个呢?那么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老师都会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其实到最后就是看孩子日常做每件事的表现,综合期末各项考核的结果。能脱颖而出的这些孩子在平时肯定也是获得肯定和表扬最多的那些孩子。

撇去这些不说,单从学习本身来说,学习又枯燥又累,孩子的行为与天性都要受到约束,本身就是违背孩子天性的一件事。其它不说,你看一年级刚入学的那些孩子,他们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每天背着个小小的书包来学校读书。没几天你就会现有孩子不想上学了,过了一个月以后,你现孩子走路队就走得有模有样,走出队伍开小差的同学少了。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孩子们每一个都抢着积极举手言,有的甚至还因为老师没有叫他而不快乐,慢慢的举手的孩子就越来越少了。等到中高段,你基本看不到孩子每天蹦蹦跳跳的,一个班级中也很少看到那么多孩子举手了。我们的孩子明显没有以前那么洒脱了,他们的天性受到的了约束。有人就曾经这样开玩笑说过:“我们的教育把一个个富有个性,快乐的孩子在流水线上加工,最后让他们变成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再看我们的校园课间生活,玩是孩子的天性,课间十分钟对于孩子何其宝贵,可是我们的课间孩子到底能玩些什么呢?下课把孩子放出来,孩子会跑起来,有的时候高兴了会叫两句。不一会儿,浙政钉里就会收到消息:某某班级课间声音太大了,影响了什么什么。言下之意班主任请抓紧时间去干预。虽然疯跑和尖叫是明令禁止的。但每一个学期因为课间游戏而生的意外总是不可避免,磕到牙齿,身体受伤,老师处理起来也非常棘手,责任认定,报销,赔偿。平常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是十分和睦的,当一处理伤害事故的时候,再好的关系有的时候也会破裂。于是为了减少这样的伤害事故,学校也好,老师也好,对孩子们课后玩的情况格外小心,更加关注。现在的情况是孩子们喜欢踢球,但由于教室离操场实在远,去不了孩子们就搓了个纸团或者拿了个空矿泉水瓶在教室走廊踢,然后大家又要从走廊经过,于是那踢球的脚力道很大,被踢的物品有可能会伤害其他人,于是它们便成了危险源,老师便去劝阻不要这么踢。孩子们想玩抓人,又因为跑得过快有伤害别人和受伤的危险,老师又出面阻止……孩子们的玩是不能停下的,然后就出现了孩子今天玩,老师明天禁止,后天孩子们换一个游戏,大后天老师又禁止了……真正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当中,不过我们的孩子依然要玩,也依然会玩得开心。

课已经上完,班里进入复习阶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养成了马不停蹄地上课的习惯,不会因为外在的任何事务而耽误了上新课。这么长的时间复习绰绰有余,到了高段,除了课内的这些知识外,补充一定的古文知识很有必要,为此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上古文内容。到了五年级孩子的学习能力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上课的进度,清作业的度都不知道比以前快了多少。

同时大家也关注到家长的关注度没有以前那么高,掉队的孩子开始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虽然这些孩子每天都要来学校学习,然而学习从来没有给过这些孩子成就感与肯定,在班级中这些孩子也没有什么存在感。有可能再怎么努力也未必会追上其他同学,这种无力感作为老师真的很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也许从一年级开始,从第一次作业开始,孩子因为家长的关注,前期的积淀导致了部分孩子的落后。面对这样的落后,有些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盯得很紧,从来没有放弃,这部分孩子就会越来越好,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孩子打好了一个基础,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收到的肯定与表扬会越来越多,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在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到最后这批孩子也可以变得十分优秀。反之有些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打折扣,家长也没有足够重视,经年累月受到的批评和否定多了,越读越没有信心,越读越没有兴趣,最后就真的落后且倦怠了。

现在回头看,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是优秀的,而是后期在一次次的听课、作业、活动中都认真对待,并因为自己一次次优异的表现而收获很多的赞扬和肯定,到最后也许会收到老师和家长的期待,这样愉悦的体验对于孩子来说是他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也是他之所以优秀的原因。就目前来说学习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选拔性的,且不往大的中考和高考去说,就单单小到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其实无时无刻都是在选拔,小到每一次的作业,大到期末的评优评先。所谓的期末评优评先,都是在比较中选择相对表现较好的孩子。每一次的评优评先都有名额限定,如一个班有四十五个孩子,期末能获得三好学生的只有九个名额,这也就意味着只有五分之一的孩子能够拿到这个名额。怎么样从那么多孩子中评出这九个呢?那么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老师都会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其实到最后就是看孩子日常做每件事的表现,综合期末各项考核的结果。能脱颖而出的这些孩子在平时肯定也是获得肯定和表扬最多的那些孩子。

撇去这些不说,单从学习本身来说,学习又枯燥又累,孩子的行为与天性都要受到约束,本身就是违背孩子天性的一件事。其它不说,你看一年级刚入学的那些孩子,他们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每天背着个小小的书包来学校读书。没几天你就会现有孩子不想上学了,过了一个月以后,你现孩子走路队就走得有模有样,走出队伍开小差的同学少了。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孩子们每一个都抢着积极举手言,有的甚至还因为老师没有叫他而不快乐,慢慢的举手的孩子就越来越少了。等到中高段,你基本看不到孩子每天蹦蹦跳跳的,一个班级中也很少看到那么多孩子举手了。我们的孩子明显没有以前那么洒脱了,他们的天性受到的了约束。有人就曾经这样开玩笑说过:“我们的教育把一个个富有个性,快乐的孩子在流水线上加工,最后让他们变成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再看我们的校园课间生活,玩是孩子的天性,课间十分钟对于孩子何其宝贵,可是我们的课间孩子到底能玩些什么呢?下课把孩子放出来,孩子会跑起来,有的时候高兴了会叫两句。不一会儿,浙政钉里就会收到消息:某某班级课间声音太大了,影响了什么什么。言下之意班主任请抓紧时间去干预。虽然疯跑和尖叫是明令禁止的。但每一个学期因为课间游戏而生的意外总是不可避免,磕到牙齿,身体受伤,老师处理起来也非常棘手,责任认定,报销,赔偿。平常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是十分和睦的,当一处理伤害事故的时候,再好的关系有的时候也会破裂。于是为了减少这样的伤害事故,学校也好,老师也好,对孩子们课后玩的情况格外小心,更加关注。现在的情况是孩子们喜欢踢球,但由于教室离操场实在远,去不了孩子们就搓了个纸团或者拿了个空矿泉水瓶在教室走廊踢,然后大家又要从走廊经过,于是那踢球的脚力道很大,被踢的物品有可能会伤害其他人,于是它们便成了危险源,老师便去劝阻不要这么踢。孩子们想玩抓人,又因为跑得过快有伤害别人和受伤的危险,老师又出面阻止……孩子们的玩是不能停下的,然后就出现了孩子今天玩,老师明天禁止,后天孩子们换一个游戏,大后天老师又禁止了……真正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当中,不过我们的孩子依然要玩,也依然会玩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