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阿亚库乔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CHAPTER03(第1页)

CHAPTER03

嗒嗒嗒……清脆的马蹄声为宁静的热带早晨增添了几分悠闲恬淡。这是杨翻第一次坐马车。他的确想不到,在二十二世纪这种超信息化时代,自己竟还能在撒哈拉沙漠里坐到中国传统的古香古色的马车,而且马并不是外面世界的仿生机械马,而是真实的欧洲名马。他从透明的车厢对外四处张望,各种奇妙的景色令见多识广的他也颇感新鲜。阿亚出现至今才一百多年,但他们的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直逼几大超级大国。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当年令全世界吵得沸沸扬扬的那一百多个孩子,如今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

杨翻回忆起自己和阿亚的第一次正面“接触”

,那是在六年级的社会学课上。

“老师,社会学课只拿一章来讲阿亚,似乎太少了吧!”

老师刚走进来,便不得不加入班里早就开始的大讨论了。学生们环绕老师,随意坐着,许多人身边还飘着信息窗口。在新世纪,愿意上学校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少,一般都是父母没办法亲身教授或自学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当然,也有信任学校教育的系统性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到这里,比如杨翻的父母,杨翻不是特别喜欢上课,因为他觉得有些讨论很无聊,他认为真理往往淹没在这些海阔天空的自由发挥之中,过后很少人会去回想自己都在课堂上扯了些什

么的。他期待着今年新学期的大学生活,现代人的学习重点是在大学那10年。

“对啊,以后阿亚社会学会成为一门专门必修课。”

老师刚大学毕业,很年轻,很有热情,但就现在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她还没自信能解决这群孩子提出的全部问题,课堂主要以讨论和合作实验为主。

“老师,您能详细讲讲杨朱子吗?官方的介绍太刻板了!”

坐在杨翻旁边的一位同学大声说。他的怀旧情绪似乎比杨翻还浓烈,在近视已经成为历史事件的时代还戴着眼镜,就像21世纪还有人穿长袍马褂一样。他看上去一副学识渊博的样子,但对比杨翻,看的书并不多。

老师笑了笑,点开一张杨朱子年轻时的照片。官方对杨朱子的资料包括许多照片,一般秘而不宣,由于他的“邪教教主气质”

(采访过他的一位记者语),担心引起追随风潮。老师的照片也是自己收集的。

“哇……”

果不其然,有好几个女生惊叫起来,鉴于杨朱子的现代人已经少有的古典的俊美,老师对此毫不意外,当年给她们看周恩来的照片也是这样。

“这就是‘邪教教主’杨朱子,不过,他今年已经一百多岁了,孩子们。”

老师还没说完,屏幕里的杨朱子的影像就自己走下来,站在老师身边的虚拟演讲台上。“这是八十多年前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很珍贵的资

料。”

在孩子们的注视下,杨朱子面带笑容,迎着掌声走上演讲台。他拿起演讲稿,对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和各大媒体狡黠一笑,慢慢放下演讲稿,然后慢条斯理地用英语向全世界宣布了阿亚的存在。那是生日会过后的第五年。

等他十几分钟的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听到当时会场沸腾甚至混乱起来的声音。有人为他拍手称快,有人则指责他丧心病狂,一波一波的讨伐声浪向他袭来。保安和警察随后进来了。

“女士们,先生们。”

杨朱子依然挂着狡黠的笑容,似乎小孩成功完成一场大型恶作剧。“阿亚孩子们皆已长大成人,我之所以等现在才宣布他们的存在,因为……”

他故作停顿,似乎嫌现场太过骚乱或扩音效果不好。全场慢慢地将骚乱的音量降下来,许多人抱着猎奇心理期待杨朱子说出更多重磅的消息。同学们也好奇,这段录像向来是机密。

杨朱子等大多数人都重新把聚焦的目光还给他后,才又慢悠悠地开口:“因为第二代阿亚,已经降生!”

“降生”

的单词born他故意戏谑地加重并拉长,如同引爆了一枚炸弹。

“在第一代阿亚二十岁的时候,阿亚们都相互见过面,有几对还已结婚生子。阿亚婴儿完全健康,且成功遗传了第一代阿亚的生理优势。”

老师有点兴奋地解释说,“真是太伟大了,这样高难度的技术

工程,他真的是天才。大家也许已经不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历史了,一百年前,欧洲一位科学家创造了人类史上第一个克隆人,当时世界也为之鼎沸,连年争吵,会议不断,最终没办法,联合国还是决定承认克隆人的一切正当权益,甚至,因为克隆人日渐健康成长,有人还提议逐步放开克隆人研究。那个克隆人一直健康地成长到十六岁,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呵护,生活琐事都会成为新闻。但最终,似乎克隆生物的悲剧终究难以逃脱,他在十六岁时出现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生命危在旦夕。经过一番剧烈思想斗争(后来从他的日记得知),他选择报复创造他的这个世界。他逃出医院,先后枪杀了创造他的科学家和他的监护人,再携特制炸药开车到所在国首都的大型商场制造自杀式爆炸事件,造成了五十多人伤亡。从此,联合国第一次明令严禁克隆人,限制相关研究,并对违法者及其所在国制定严厉制裁措施。”

“这些我们知道,老师。我们关心的是,杨朱子他们当时是怎么出国的?当时没有安检吗?”

“他们和世界各地的相关科学家是一整个团队,是借科学交流研究的名义乘专机出去的。至于怎么把孩子们隐藏起来,孩子们是什么心理,我也不知道。至于他们的相关资料,像基因图谱技术参数那些,全靠杨朱子记忆下来

,不用电子设备,所以无从审查。”

“有多少个国家参与了,老师?”

一个女生问。

“有差不多十个,每个国家都有一对夫妇养育了两个以上的阿亚小孩。杨朱子最先接洽的是俄罗斯的科学家,因为他妻子是俄裔人。据说,他们中许多人是同学来的。这么大的事,这么大的网络,他们一直在追求着理想,追求了一辈子。”

“哈哈,这印证了一个道理,虽然这件事很离奇,但全世界可不止你一个人想到了,我们很难做到‘唯一一个。’”

戴眼镜同学常常如此恰如其分地总结。

“我不信。照你这么说,许多所谓的个人创作都会雷同了?”

一个留着长头发的男生说,他坐在杨翻面前。

“难道不是吗?你不觉得许多书内容都是差不多翻来覆去吗?很难有让我眼前一亮的作品。”

长头发同学不说话了,杨翻也无语。

老师及时调整谈话方向:“很好同学们。虽然你所想的也许会和别人雷同,但能像杨朱子一样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老师,您是阿亚拥护者吧。”

没想到学生话锋一转。老师有点尴尬。现在各国政府被阿亚国整得鸡犬不宁,比较反感阿亚支持者,公办教育工作者这方面也管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