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宁的谈话(第2页)
去纪念碑集会,另外一边是一个母亲带着小孩子在村中祠堂里拜祖,这种民间的东西和官方的意识形态的东西很奇妙地混在这个村庄里面。还有那种南方的农业聚落保留下来的东西,比如鱼塘啊,跟那种很都市化的比如机场啊混杂在一起,在形态上是个有意思的地方。
王小鲁:现在讲一下关于缘影会的情况如何?
欧宁:在90年代中期,深圳和广州有很多镭射影碟出租,很多好莱坞的东西,但是偶尔也能找到一张阿莫多瓦的《基卡》之类的,这就一下子打开了我对艺术电影的兴趣。由于深圳离香港比较近,我经常跑香港,那时香港电影发行人和导演舒琪开了一个“壹角度”
的书店,因为他本人是很多艺术电影的发行人,阿巴斯的电影还有很多亚洲独立电影都是他在发行。他拿到了发行权,就可以出VCD,像基斯洛夫斯基的整套《十诫》都是他做的。我认识他后,觉得那么多资料在内地都找不到,如果我自己看就太可惜了,应该搞个什么活动把它们与更多人分享,就搞了个缘影会。那时候还有一个契机是峨眉电影制片厂的《电影作品》杂志——也就是今天的《看电影》——搞不下去了,因为它是来自四川的,就找了些诗人像杨黎、何小竹啊给它改版。那时候翟永明推荐我去做设计,但当我看到大部分稿子的时候,我就
觉得太烂了,唯一有价值的是吴文光做客座编辑编的那些纪录片的东西。我就说不如我再给它增加一些内容吧,我就专做比较偏门的艺术电影这些东西,要是我专门地编下去,我就得找人写作,但那时候中国是没有影评人的,你要培养影评人。我想,通过缘影会来组织放映,可以培养一些人才,因为我相信这样之后,可以出现很多的导演啊,或者是电影节的组织者啊,影评人,等等。
100%"
class="
bloter"
data-ckeditid="
ckeditorPic0241609979215069"
data-der-atmosid="
5527c1c8a3e2ee56056a5f4090c1a305ff6554e6764b"
data-der-srcbackup="
imagesPic024。jpg"
src="
m。cmread。wfbrdnewbooks194896536414896oebpschapter16imagesPic024。jpg"
style="
width:100%;height:auto;border:none;"
inUrl="
m。cmread。wfbrdnewbooks194896536414896oebpschapter16imagesPic024。jpg"
>
欧宁
王小鲁:你刚才说到缘影会的初衷,其后它在广州的影响是怎样的?
欧宁:《南方都市报》今天办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其实是缘影会开始的。当年我在广州放《小城之春》的时候,像鈄江明啊,都是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早期缘影会会员都是媒体人,都是南方报业集团、“广日”
和“羊晚”
等报业集团、各大广告公司的人员,或者大学里的学生。缘影会前期主要放一些很难找到的片源,包括电影史上一些比较出名的片子,放到后来,因为盗版DVD开始大量普及,然后我们就转向了,转做中国独立电影。那时候像贾樟柯、王小帅的东西在盗版市场是没有的,我们就专做这个。然后也开始有意识地鼓吹本地的作者去拍电影,像蒋志啊,曹斐啊,然后黄伟凯啊,他们都很活跃的。明年缘影会就10年了。
王小鲁:你们已经采取了交费的方式
?
欧宁:对,100块钱可以看10次电影,也就是看一次电影10块钱。因为我们是做非牟利团体,但非牟利团体不等于和钱没关系。因为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比如我们每期都会出会刊的,还邀请导演从北京飞过来,这都是有成本的,然后我们自己的工作人员都是没有酬劳的,收这些钱只是拿来出书和请导演。当时我做会刊的时候,我就是要做成像70年代的《朋克》杂志那样的。我们采用复印的方法,散页,不装订,你如果喜欢可以自己再去复印,这样一期我们只印100本左右,再由会员根据自己的喜欢程度自己再去复印传播。我们的成本大概一期100多块钱吧,我那时候有一个工作室,电脑什么都有,编辑和设计就自己搞定,黑白的,低成本的,但内容和设计上都很用心。
王小鲁:读者多吗?
欧宁:很多,大学生,媒体的人……其实当时,媒体对缘影会早期的活动有很多很详细的纪录,那时候聚众看电影还是很有号召力的。那时候片源很难找,那时候你要看法国新浪潮的东西,你只有去缘影会去看,别的地方看不到。
王小鲁:你们放映有一些固定的地点吗?
欧宁:缘影会在全盛时期,在深圳和广州有四个固定的放映地点。有时候一部片子要传,这个场地放完了要送到下个场地。我觉得艺术电影它是有市场的
,关键是你要发现适合它的传播渠道。现在没有人做这个工作,我自己因为我兴趣太多,再一个国家的政策限制……否则艺术电影可以做得很好。
王小鲁:我知道那时候做了好多地下杂志,你做这些事的资金怎么解决?你毕业之后的职业是什么?
欧宁:我在大学毕业后,去广告公司做copywriter(文案)。其实策划演出是可以挣到钱的,只不过我跟一般的穴头不一样,一般的穴头是你策划演出,给了你钱就完了,我一般地要加一些文化的东西进去,挣了钱之后,要抽出一些预算来出小册子,免费发给观众。跟今天做策展一样,每次活动都定一些主题,我还要做书,写文章。
王小鲁:你此后策划了几次大的电影展览,记得有一个东南亚电影展。
欧宁:“Nonfia:中国新纪录影展”
我觉得做得比那个更好,展期从2003年12月1日到2004年1月10日。这个展览是用一个多月,用五个场地,来放30多部中国独立纪录片,在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这个活动比东南亚影展要早。像这个展览,我们的宗旨是想概括中国20年的纪录片历史,选片的时候,有这个线性的对这段历史的时间的描述,也专注于一些个案,这些个案包括对三个导演的深入采访、对他们的影片的集中放映
。
王小鲁:哪三个导演?
欧宁:段锦川,蒋樾,郭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