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佳人在侧烛影摇红意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55出京(第2页)

“再做一件事,列张名单,将没有被纪炳辉之流收买的人都列出来。这些人家的婚丧嫁娶、家眷有事,都要尽早报我,”

公孙佳说,“我说了,给他们留一条后路,他们信不信是他们的事,该做的我必须要做。他们为国戍边,我怎么也要照顾一下他们的家人。”

荣校尉结结实实地应了一声“是。”

单良则是在喃喃自语“陛下这般做,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公孙佳摇了摇头“陛下登基到今年也才十六年,先生在这里说什么长久”

单良道“非也非也。因时制宜、因势制宜的道理我是明白的,但是边地这般布置,并不是件好事。恕我直言,纪宸,陛下是不想用的,陛下信任的该是安国公这样的人。安国公年轻,要给他一个历练的机会,他才能在军中有威望。安国公这两年恐怕就会被派出去历练了。他也曾承受烈侯出征过几回,也有些可圈可点之处,可是”

可是比起钟祥、公孙昂这样的人物,钟源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单良很是担心,万一钟源扛不过纪宸,怎么办钟源如果不能打,是会影响到公孙佳的利益的。

公孙佳道“陛下手上的大将,断代了。”

单良叹道“是啊。”

“我手上的人,也断代了”

单良一噎“这”

公孙佳道“选人,选十五到二十岁的。”

她现在说的“选人”

,就是指在自家部曲、佃客里再多选点人出来。她自己今年十三岁,庄上选出来的童军们,当初是想着从小养、养到熟,所以年纪都不大。小的比余盛还要小一点,大的也不比元峥大多少。这一波几乎没有过十岁的

老一辈的如黄喜等人,都在四十上下,与公孙昂年纪相仿,有些甚至更大一点。

四十、十,中间有三十岁的差距,必须在现在十五到二十岁这一档再添一群可用的人。

当初规划的时候,并没有“做定襄侯”

这个目标,想的是慢慢耗着,所以无论是六岁还是十岁,都没关系,慢慢养、慢慢长,养的时间长些也不怕,多养一点,就多给他们灌输些效忠的念头,用起来更顺手。至少要养到十四岁以上,十六岁左右才算勉强可用。也就是说,至少还要培养六年

有了“定襄侯”

这个目标之后,这个计划就显得太慢热了,公孙佳需要能够很快上手的“青壮”

荣校尉却指出“您已经有一批青壮了。”

公孙昂留下来的士卒,虽然经过精简,但是黄喜等人至今还领着数百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荣校尉不明白,公孙佳为什么不考虑这些人。

公孙佳是有顾虑的,即便对父亲有着极深的感情,她还是想要一批属于自己的人。对荣校尉这么犀利的提问,她不太好回答。

荣校尉还在等一个答案。

公孙佳问道“我让他们当街杀人,他们会不问缘由地执行吗”

荣校尉毫不犹豫地说“会”

“无论是谁”

“哪怕是至亲”

这下轮到公孙佳犹豫了,好一阵儿,她才说“我对他们,不太熟。”

单良隐约有些感觉,说“夏天了,不妨出京避暑。从这些人里选能够让您满意的,自家人总比后来从外面选的更可靠。如果不放心,就精选再精选,宁可人数少一些,也不要全都荒废了。”

公孙佳缓缓地点头“好。”

“断代”

的问题有了方案,她轻松了不少。她不大需要向皇帝那样,军事上必需要一个与公孙昂相当的人才,政务上必得要赵司徒这样的老阴鬼。她现在的盘口并不大,自己一个人的脑子还应付得过来,更多的是需要一批可以不折不扣执行命令的人。

她对“只听我的”

就很看重。

朝廷里的将领之类,他们的眼睛都放在男性的官员、将领上,从来没人想到将宝押到公孙佳的身上。与这些人捆绑,是需要很大的功夫的。公孙佳从一开始就将“旧部”

与“家将”

分作两类,“家将”

才是她的根本。“家将”